文武之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例子:晋 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文武之道,厥猷未坠。”
基础信息
拼音wén wǔ zhī dào
注音ㄨㄣˊ ㄨˇ ㄓ ㄉㄠˋ
感情文武之道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宽严相结合治理国家的方法。
谜语兵书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畏影而走(意思解释)
- 轻手软脚(意思解释)
- 镌骨铭心(意思解释)
- 擅离职守(意思解释)
- 胸中甲兵(意思解释)
- 汗青头白(意思解释)
- 众口难调(意思解释)
- 各色名样(意思解释)
- 红装素裹(意思解释)
- 紧箍咒(意思解释)
- 十死一生(意思解释)
- 计功行赏(意思解释)
- 明枪暗箭(意思解释)
- 一言两语(意思解释)
- 行色怱怱(意思解释)
- 潜移暗化(意思解释)
- 急公近利(意思解释)
- 再合余烬(意思解释)
- 阿党比周(意思解释)
- 敲牛宰马(意思解释)
- 迁思回虑(意思解释)
- 觊觎之心(意思解释)
- 福浅命薄(意思解释)
- 五马六猴(意思解释)
- 昏头昏脑(意思解释)
- 面红耳热(意思解释)
- 戛戛独造(意思解释)
- 不徐不疾(意思解释)
※ 文武之道的意思解释、文武之道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白日升天 |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
汗出沾背 | 沾:浸湿。汗水沾湿了脊背。形容天气炎热或人极度惊慌或惭愧。 |
狼烟大话 | 漫无边际的吹牛话。 |
睹始知终 | 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
未艾方兴 | 方兴未艾。谓正在蓬勃向前发展。 |
豪取智笼 | 犹言巧取豪夺。 |
铁壁铜山 | 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
生民涂炭 | 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悲愤填膺 | 填:充填;塞满;膺:胸。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 |
持橐簪笔 | 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
刀山剑林 | 比喻险恶的境地。 |
苦行赎罪 | 执行忏悔神父所要求的苦行以补偿罪行。 |
朝三暮二 | 比喻主意多变。 |
霸王之资 | 资:凭借。争霸称王的资本。 |
酒色之徒 | 嗜酒好色的人。 |
衾寒枕冷 | 衾:被子。被枕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 |
吃自在饭 | 指做没有风险与责任的事,安闲享福。 |
远年近岁 | 过去至现在;长期以来。 |
华衮之赠 | 华衮:古代帝王的礼服。形容贵重的赠与。 |
推诚布公 | 示人以诚,公正无私。 |
广乐钧天 | 广乐:优美而雄壮的乐曲;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
白马素车 | 素车:白色丧车。驾白马,乘素车。传说伍子胥被害后化作涛神乘白马素车来往于江水里。指钱塘江潮。 |
浮生若寄 | 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 |
鼓眼努睛 | 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谓使眼色。 |
引伸触类 | 亦作“引申触类”。谓从某一事物的原则,延展推广到同类的事物。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
两头担心 | 指人心挂两头,不能平静。 |
蛮触之争 | 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即事穷理 | 谓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