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步方蹇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出处:南朝·宋·谢庄《孝武帝哀策文》:“王室多故,国步方蹇。”
基础信息
拼音guó bù fāng jiǎn
注音ㄍㄨㄛˊ ㄅㄨˋ ㄈㄤ ㄐ一ㄢˇ
感情国步方蹇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近义词国步艰难、国步艰危、国步多艰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塞井夷灶(意思解释)
- 任人唯贤(意思解释)
- 嚼舌头(意思解释)
- 蹑景追飞(意思解释)
- 深藏若虚(意思解释)
- 世世代代(意思解释)
- 凫居雁聚(意思解释)
- 无能之辈(意思解释)
- 足音空谷(意思解释)
- 寄豭之猪(意思解释)
- 治乱扶危(意思解释)
- 狂三诈四(意思解释)
- 鼎足而立(意思解释)
- 枉道事人(意思解释)
- 连篇累幅(意思解释)
- 德浅行薄(意思解释)
- 纵风止燎(意思解释)
- 成年古代(意思解释)
-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意思解释)
- 怀土之情(意思解释)
- 惊涛巨浪(意思解释)
- 爱人好士(意思解释)
- 足足有余(意思解释)
- 强不知以为知(意思解释)
- 言之凿凿(意思解释)
- 鬼形怪状(意思解释)
- 横冲直闯(意思解释)
- 高人一着(意思解释)
※ 国步方蹇的意思解释、国步方蹇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不迁之庙 | 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
| 书缺简脱 | 简:古代书写的竹、木简;脱:丢失。指书简散佚残缺。 |
| 如椽大笔 |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
| 七步八叉 |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
| 优孟衣冠 | 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楚庄王终于感悟;封赠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场演戏;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 |
| 不拘细节 | 犹不拘小节。 |
| 膏唇岐舌 | 犹言膏唇拭舌。岐舌,谓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
| 投山窜海 | 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
| 抚掌击节 | 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
| 无恶不为 | 见“无恶不作”。 |
| 吉人自有天相 | 相:帮助,保佑。谓天佑善人。同“吉人天相”。 |
| 退藏于密 |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
| 断金零粉 | 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 |
| 另眼相看 |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
| 道不举遗 | 同“道不拾遗”。 |
| 天高听下 | 谓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
| 左右逢原 |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后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应手。 |
| 囤积居奇 | 把稀有的货物储藏起来。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等待高价出卖;牟取暴利。囤:积存;居:储藏;奇:紧俏或稀有的货物。 |
| 弃邪从正 | 谓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
| 专心一意 | 一心一意。 |
| 若有所丧 |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
| 惹草沾花 | 见“惹草拈花”。 |
| 点纸画字 | 指在契约或供词上捺指模和签押。 |
| 止渴饮鸩 | 鸩:毒酒。比喻只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
| 日出三竿 | 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
| 不悱不发 |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 文身翦发 | 见“文身断发”。 |
| 上不得台盘 | 台:桌子。比喻不懂礼节或地位卑微的人不能在正式的或隆重的场合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