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举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道不拾遗”。
出处:《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例子: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
基础信息
拼音dào bù jǔ yí
注音ㄉㄠˋ ㄅㄨˋ ㄐㄨˇ 一ˊ
繁体道不舉遺
感情道不举遗是褒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
近义词道不掇遗、道不拾遗
英语No one would pick up in the steet things dropped by other people.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得意不宜再往(意思解释)
 - 安闲自在(意思解释)
 - 东歪西倒(意思解释)
 - 等闲之人(意思解释)
 - 回嗔作喜(意思解释)
 - 鲇鱼上竹竿(意思解释)
 - 一波才动万波随(意思解释)
 - 清曹竣府(意思解释)
 - 取之不尽,用之有余(意思解释)
 - 倾筐倒箧(意思解释)
 - 肩摩毂接(意思解释)
 - 深文周纳(意思解释)
 - 枯朽之余(意思解释)
 - 米珠薪桂(意思解释)
 - 白叟黄童(意思解释)
 - 使智使勇(意思解释)
 - 望帝啼鹃(意思解释)
 - 情同骨肉(意思解释)
 - 诡谲无行(意思解释)
 - 功标青史(意思解释)
 - 帷灯匣剑(意思解释)
 - 汲汲忙忙(意思解释)
 - 箪食豆羹(意思解释)
 - 丈人行(意思解释)
 - 信口开喝(意思解释)
 - 同盘而食(意思解释)
 - 图穷匕现(意思解释)
 - 坏植散群(意思解释)
 
※ 道不举遗的意思解释、道不举遗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绿林豪杰 | 指绿林中出众的人物。 | 
| 无服之殇 | 古指未满八岁而夭折。因未成年,无丧服之礼,故称。 | 
| 蚁封穴雨 | 蚂蚁聚土洞口,是要下大雨的征兆。 | 
| 朝奏夕召 | 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 
| 灰身粉骨 | 犹言粉身碎骨。 | 
| 抱薪救火 |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 
| 绝妙好辞 | 辞:文词。指极美好的文章或文中精辟传神的词藻。 | 
| 开口见喉咙 | 犹言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 
| 虮虱相吊 | 虮:虱的幼卵。吊:慰问。虮和虱相互怜悯。比喻自怜即将灭亡。 | 
| 礼坏乐崩 |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 
| 鼠窜狼奔 | 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 
| 一语成谶 | 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一语成谶,就是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似的)。 | 
| 声情并茂 |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 
| 倚势欺人 | 仗:倚仗,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 
| 扬扬得意 |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 
| 父母国 | 指祖国。 | 
| 富国安民 |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 
| 束广就狭 | 谓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 | 
| 揭箧担囊 | 盗窃箱笼等财物。 | 
| 孽根祸胎 | 灾祸的根源。旧指坏的儿子。 | 
| 十里无真言 | 远处传来的消息不可轻信。 | 
| 开口见胆 | 见“开口见心”。 | 
| 真情实感 | 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 | 
| 赶潮流 | 追上潮流的特性或性格;迎合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 
| 三思而行 | 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 
| 关门大吉 | 指商店倒闭或企业破产停业。 | 
| 目瞪口哆 | 瞪:眼睛发愣;哆:张口的样子。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的样子。 | 
| 计穷力诎 | 见“计穷力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