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俱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文、理: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惬:满足、满意。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
出处:《旧唐书 陆扆传》:“扆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
基础信息
拼音wén lǐ jù qiè
注音ㄨㄣˊ ㄌ一ˇ ㄐㄨˋ ㄑ一ㄝˋ
繁体文理俱愜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上智下愚(意思解释)
 - 棘没铜驼(意思解释)
 - 砥行磨名(意思解释)
 - 引绳棋布(意思解释)
 - 眉头不伸(意思解释)
 - 贼人心虚(意思解释)
 - 心如铁石(意思解释)
 - 文韬武略(意思解释)
 - 形诸笔墨(意思解释)
 - 形势之途(意思解释)
 - 五方杂厝(意思解释)
 - 言芳行洁(意思解释)
 - 三写成乌(意思解释)
 - 悲歌易水(意思解释)
 - 扶危持颠(意思解释)
 - 剪须和药(意思解释)
 - 图为不轨(意思解释)
 - 赏罚不当(意思解释)
 - 没齿难泯(意思解释)
 - 三告投杼(意思解释)
 - 恣凶稔恶(意思解释)
 - 伯乐一顾(意思解释)
 - 殿堂楼阁(意思解释)
 - 良辰媚景(意思解释)
 - 绝世无伦(意思解释)
 - 推聋作哑(意思解释)
 - 寸步难移(意思解释)
 - 肆奸植党(意思解释)
 
※ 文理俱惬的意思解释、文理俱惬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优游自如 | ①悠闲适意,无拘无束。②犹言从容不迫。 | 
| 识时达务 | 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 
| 牢不可拔 | 牢:牢固。异常坚固,不能攻破。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 | 
| 朱干玉戚 | 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 
| 金相玉映 | 同“金相玉质”。 | 
| 巢倾卵覆 | 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以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可能幸存。 | 
| 感今惟昔 | 见“感今怀昔”。 | 
| 风流事过 | 指细小的过错。 | 
| 千汇万状 | 种类纷繁,形态多样。 | 
| 汹涌彭湃 | 波浪翻腾,互相撞击。亦比喻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 
| 语重心沉 | 言辞恳切,心情沉重。 | 
|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 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 
| 一走了之 | 谓不顾而去。 | 
| 超然不群 | 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与众人合群。《清史稿·吴文溥传》:“[吴文溥]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 | 
| 千推万阻 | 推:推拖。阻:阻拦。多次推拖阻拦。形容百般推辞、拒绝。 | 
| 寒门薄宦 | |
| 争短论长 | 犹争长竞短。 | 
|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 行迈:走路;靡靡:行步迟缓;摇摇:心神不安。走路慢吞吞,心中摇荡荡。形容心情沉重惶惑。 | 
| 以锥餐壶 | 用锥子到壶里取东西吃。比喻达不到目的。 | 
| 深山穷林 | 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 
| 铁面鎗牙 | 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 | 
| 嫉贤傲士 | 嫉妒和轻慢有才德的人。 | 
| 大酒大肉 | 指菜肴丰盛,大吃大喝 | 
| 误国殃民 | 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 
| 穷山僻壤 | 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壤”。 | 
| 眠云卧石 | 比喻山居生活。 | 
| 横拖竖曳 | 用暴力强拉硬拖。 | 
| 菲衣恶食 | 菲:微,薄。简单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