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在旦夕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旦:早晨;夕:晚上。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出处:《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例子: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9回:“河东亡在旦夕,汝尚不知死活,阻逆天兵。”
基础信息
拼音wáng zài dàn xī
注音ㄨㄤˊ ㄗㄞˋ ㄉㄢˋ ㄒ一
感情亡在旦夕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近义词危在旦夕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搥床捣枕(意思解释)
- 龙血凤髓(意思解释)
- 隐鳞戢羽(意思解释)
- 游手偷闲(意思解释)
- 他山之攻(意思解释)
- 谈过其实(意思解释)
- 腊尽春来(意思解释)
- 重垣迭锁(意思解释)
- 百年之约(意思解释)
- 非人不传(意思解释)
- 专美于前(意思解释)
- 樗栎庸材(意思解释)
- 从轻发落(意思解释)
- 尤而效之(意思解释)
-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意思解释)
- 超尘逐电(意思解释)
- 著述等身(意思解释)
- 沿门托钵(意思解释)
- 旧病复发(意思解释)
- 马翻人仰(意思解释)
- 求道于盲(意思解释)
- 虎掷龙拿(意思解释)
- 掞藻飞声(意思解释)
- 政由己出(意思解释)
- 滴水成冻(意思解释)
- 并容遍覆(意思解释)
- 豪侠尚义(意思解释)
- 蠖屈鼠伏(意思解释)
※ 亡在旦夕的意思解释、亡在旦夕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邯郸学步 |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
| 一见如故 | 故:故人;老朋友。初次相见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彼此一接触就情投意合。 |
| 水滴石穿 | 滴:液体一点一点地往下落;穿:破;透。指水一滴一滴不断地往下落;把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会成功。 |
| 仰首伸眉 | 仰首:仰起头来;伸眉:舒展眉头。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
| 才疏志大 | 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
| 头上安头 | 比喻多余和重复。 |
| 暗度陈仓 | 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
| 云交雨合 | 指相会,重逢。 |
| 手慌脚乱 | 指做事忙乱,没有条理。 |
| 除暴安良 | 暴:暴徒;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百姓。也作“安良除暴”。 |
| 榜上无名 | 张贴的名单上没有名字。泛指落选。 |
| 以备万一 | 万一:意外变化。指事先做好周密准备,以防出现意外。 |
| 恍然大悟 |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
| 截然不同 |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
| 同归于尽 | 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归:走向;尽:灭亡。 |
| 自讨苦吃 | 讨:招惹。自己找苦吃。 |
| 视而不见 |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
| 鬼门关 | 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 |
| 下里巴人 |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 超世绝俗 | 见“超俗绝世”。 |
| 称贤荐能 | 称:称扬。指重视人才,推举贤能。 |
| 井井有条 | 井井: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
| 有朝一日 | 朝:日;天。指将来有一天。 |
| 云谲波诡 | 谲:变化多端;诡:奇异。原来形容房屋结构富于变化;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 |
| 足不履影 | 比喻循规蹈矩。 |
| 数典忘祖 | 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 重蹈覆辙 | 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辙:车轮轧出的痕迹。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
| 一帆风顺 | 船满帆;一路顺风行驶。比喻境遇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