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在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在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话不在行指人说外行话,话不投机。
2、逍遥自在逍遥:悠闲自得的样子;自在:自由;舒适。形容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唐 白居易《菩提寺上方远眺》:“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3、言犹在耳话音还在耳边回响。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4、怀恨在心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知县听玉姐说了一会,叫:‘皮氏,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你怀恨在心,药死亲夫,此情理或有之。’”
5、虚名在外虚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名声。在外界有一个虚而不实的名声。
6、道在人为犹言事在人为。《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净云:不打紧,道在人为,你见那里又一位王勃殿试来了。”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汉 刘向《说苑 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8、闷在鼓里被包在鼓里面。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坐井观天,闷在鼓里,怎么行?”
9、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五代史平话 周史》:“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
10、三星在天指新婚。《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11、祸在眼前灾祸就在眼前。指灾祸马上要发生
12、悠游自在见“悠游自得”。鲁迅《书信集·致唐诃》:“我大约并没有先生们所豫想的悠游自在,所以复信的迟延,是往往不免的。”
13、人亡物在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明 胡文焕《犀珮记 势逼改嫁》:“问何方得来,教我好疑猜,人亡物犹在。”
14、祸在旦夕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舍人、观察亦保终吉,但资政气貌甚恶,祸只在旦夕。”
15、在谷满谷《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此谓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以“在谷满谷”形容人物众多。《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
16、如箭在弦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17、跳在黄河也洗不清
18、在人口耳指被人们所称道、传颂清·汪琬《答王进士书》:“相距几千百年,犹昭灼在人口耳。”
19、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老话头:不怕官,只怕管。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只得要将铜钱银子出去打点。”
20、一物不成,两物见在见:通“现”。指一件买卖不成功,但双方钱物仍在,没有损失。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2回:“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21、有言在先把话说在前头。指事前打过招呼。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脱杨生》:“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22、珊瑚在网在网:都在网中。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了。《新唐书·拂菻国传》:“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格交错,高三四尺,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
23、箭在弦上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24、命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唐 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诸将书》:“尽病水肿,命在旦夕。”
25、在所不免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昼为校课所迫,仅以夜间偷闲赶译,草率之处,在所不免。”
26、遥遥在望在望:在望中;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27、在此存照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执凭公文,在此存照。”
28、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九卷:“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29、有志不在年高年高:岁数大。有志不在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30、薄技在身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31、心在魏阙《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谓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魏阙,古代天子和诸侯宫外的楼观,其下悬布法令,因以代称朝廷。《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32、鹡鸰在原《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宋·刘克庄《乙酉答真侍郎书》:“在东朝则非鸣鸠平均之意;在上则少鹡鸰在原之情。”
33、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礼记·学记》:“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34、簸之扬之,糠秕在前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35、耿耿在怀耿耿:形容有心事;怀:心怀。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郭沫若《题画记》:“在日本时我也曾替他题过画,当时是更加没有把握,记得有一张《瞿塘图》,我题的特别拙劣,至今犹耿耿在怀。”
36、丑话说在前头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3章:“丑话说在前头,这件事谁的嘴里缺把门的,说了出去,后果只能自负。”
37、安闲自在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明 李贽《焚书 预约 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38、遭劫在数谓命中注定要遇到灾难。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他竟要弄得到一处,这人也就算个遭劫在数的了!”
39、意在言外其意在言语、文辞之外。指语意含蓄;让人自己体会其真正用意。宋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上。”
40、芒刺在身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身上。形容心中内心惶恐,坐立不安。柳青《创业史》第13章:“他觉得那个姓周的在背后盯住他,使他有如芒刺在身,脊梁骨痒痒,可又不敢回头。”
41、三星在户表示新婚之喜。《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42、贵在知心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
43、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44、长缨在手缨:绳子。手里拿着长绳准备去俘获敌人。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阙下。”
45、智珠在握智珠:佛教指本性的智慧。比喻人有很高的智慧。清·袁枚《与刘介石太守》:“阁下智珠在握,或小试其使贪使诈之才,而仍有毅然不惑之见,恐非香亭之所能知也。”
46、得失在人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唐·陈子昂《与韦王虚己书》:“仆尝窃不自量,谓以为得失在人,欲揭闻见,抗衡当代之士。”
47、毫不在意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48、蒙在鼓里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怜同秀如蒙在鼓里。”
49、太阿在握太阿:泰阿,宝剑名;握:执持。比喻掌握权柄。明·沈德符《野获编·内臣兼掌印厂》:“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无过虑。”
50、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既:已经,已然;檐:屋檐。比喻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向对方屈服。指依附或有求于人,只得委曲求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三藏只得双手合着与他见个礼。”
51、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52、恫瘝在身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清·无名氏《杜诗言志》第二卷:“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处处恫瘝在身。”
53、吃自在饭指做没有风险与责任的事,安闲享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那赵聪原是个极贪安宴,十日九不在书房里的,做先生倒落得吃自在饭,得了重资,省了气力。”
54、上不在天,下不着地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叫他在这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给我结了几间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55、在色之戒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后以“在色之戒”谓色欲方面的戒忌。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56、悬悬在念悬悬:挂念。心中惦念牵挂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2回:“因不见贤徒,悬悬在念,今幸得胜而回!”
57、成竹在胸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58、腥闻在上腥闻: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为丑恶的名声。比喻丑名远扬。《尚书·酒诰》:“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
59、昭然在目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魏书·杨播传》:“若率众一临,方寸各乱,人人思归,则郡围自解。不战而胜,昭然在目。”
60、身在江海,心驰魏阙江海:指隐士居住的地方;驰:心神向往;魏阙:指朝廷。指虽不为官,仍关怀朝政。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余独坐一隅,孤愤五蠹,虽身在江海,而心驰魏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