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早上丢失了(晚上又收回来);比喻开始失败(最后取得成功)。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例子:但是失之东隅,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晚。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
基础信息
拼音shī zhī dōng yú
注音ㄕ ㄓ ㄉㄨㄥ ㄩˊ
繁体失之東隅
正音“隅”,不能读作“ǒu”。
感情失之东隅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分句;常与收之桑榆连用。
辨形“隅”,不能写作“于”。
近义词有失有得
反义词得不偿失
英语suffer a loss in one place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屋下作屋(意思解释)
- 秋毫之末(意思解释)
- 关山阻隔(意思解释)
- 剑胆琴心(意思解释)
- 难以为情(意思解释)
- 及时行乐(意思解释)
- 倒行逆施(意思解释)
- 行行重行行(意思解释)
- 巍然屹立(意思解释)
- 浪子回头金不换(意思解释)
- 井渫莫食(意思解释)
- 越俎代庖(意思解释)
- 不屈不挠(意思解释)
- 触目惊心(意思解释)
- 不辞而别(意思解释)
- 移东补西(意思解释)
- 耆德硕老(意思解释)
- 拂袖而归(意思解释)
- 举手加额(意思解释)
- 老弱残兵(意思解释)
- 倒打一瓦(意思解释)
- 人情世故(意思解释)
- 以人择官(意思解释)
- 齿亡舌存(意思解释)
- 败军之将(意思解释)
- 死心塌地(意思解释)
- 拉皮条(意思解释)
- 家翻宅乱(意思解释)
※ 失之东隅的意思解释、失之东隅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不劳而成 | 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
| 苍狗白云 | 比喻事物变幻无常。同“苍狗白衣”。 |
| 匀红点翠 | 谓涂脂画眉。 |
| 妄生穿凿 | 妄:胡乱地。指胡乱地去穿凿附会。 |
| 快言快语 | 说话和表达得清楚明确坦白。 |
| 顺人应天 | 同“顺天应人”。 |
| 移船就岸 | 就:凑近,靠近。改变原来主张,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来。 |
| 缘鹄饰玉 | 缘鹄:因某种机缘把鹄鸟做成羹,献给对方吃;饰玉:修饰玉鼎,造成美观的效果,让对方看了高兴。指因缘时会而登上高位。 |
| 引短推长 | 谓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显人之长。 |
| 趋吉逃凶 | 趋:趋向。趋向吉祥避开灾难。 |
| 视微知著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 询事考言 | 询:查询;考:考核。查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 |
| 握沐吐餐 | 沐:洗头发;吐:吐出。为了礼贤下士而停止洗头和吃饭。指为国而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
| 神怒人怨 | 谓人人怨恨愤怒。 |
| 鼎折覆餗 |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
| 一世之雄 | 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
| 不服水土 |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 茫然若迷 | 茫然:渺茫,模糊不清。迷惑不解的样子。 |
| 四战之国 |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
| 造端倡始 | 谓首先倡导。 |
| 避迹违心 | 指违背本意而隐匿。 |
| 百无一失 | 失:差错;过错。形容十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也作“百不一失”、“万无一失”。 |
| 嘴清舌白 | 谓话说得明确清楚。 |
| 五申三令 | 三令五申。谓再三告诫。 |
| 与物无忤 | 谓处世态度随和,与人无所抵触。 |
| 征敛无度 | 征:征收。敛:聚。指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亦作“征敛无期”。 |
| 百里异习 | 异:不相同;习:风俗习惯。相隔百里远的地方风俗习惯就不同。 |
| 言多语失 | 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