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之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例子:(1)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基础信息
拼音qiū háo zhī mò
注音ㄑ一ㄡ ㄏㄠˊ ㄓ ㄇㄛˋ
繁体秌毫之末
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感情秋毫之末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辨形“毫”,不能写作“豪”。
近义词无足轻重、轻于鸿毛
反义词庞然大物、重于泰山
英语the tip of an animal's hair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拼死拼活(意思解释)
 - 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解释)
 - 七拉八扯(意思解释)
 - 花花绿绿(意思解释)
 - 指东画西(意思解释)
 - 礼奢宁俭(意思解释)
 - 顺理成章(意思解释)
 - 平流缓进(意思解释)
 - 墨迹未干(意思解释)
 - 面誉背非(意思解释)
 - 自相残杀(意思解释)
 - 教条主义(意思解释)
 - 十步芳草(意思解释)
 - 骄兵必败(意思解释)
 - 贫儿曝富(意思解释)
 - 噼里啪啦(意思解释)
 - 说长道短(意思解释)
 - 胆战心寒(意思解释)
 - 逢衣浅带(意思解释)
 - 始乱终弃(意思解释)
 - 丁宁周至(意思解释)
 - 通风讨信(意思解释)
 - 翻空出奇(意思解释)
 - 屡见不鲜(意思解释)
 - 稀里糊涂(意思解释)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解释)
 - 有志不在年高(意思解释)
 - 披星戴月(意思解释)
 
※ 秋毫之末的意思解释、秋毫之末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二三君子 | 犹二三子。 | 
| 自高自大 |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 
| 差强人意 | 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 
| 若无其事 |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 
| 官偪民反 | 见“官逼民反”。 | 
| 老牛拉破车 | 形容人做事就像老牛拉破车,慢慢吞吞,不讲究效率。 | 
| 不识之无 |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 
| 言不尽意 | 言:说的话;尽:完全。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 | 
| 是非只为多开口 | 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 
| 字里行间 | 字词里边;文句中间。指文章字句间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 
| 敦诗说礼 | 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 
| 大展经纶 | 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国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 
| 春色撩人 |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 
| 群英会 | 借指英雄人物或先进人物的集会。 | 
| 鸥波萍迹 | 萍:浮萍。鸥鸟戏波,浮萍浪迹。比喻隐居者安逸闲适、自由自在的生活。 | 
| 茹毛饮血 | 茹:音如;吃。用来描写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 
| 恩将仇报 | 将:拿;把;报:报答。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形容忘恩负义。 | 
| 犬牙交错 | 错:杂、交叉。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 
| 返老还童 | 反:扭转;还:回复原来的状态。扭转衰老;回复童年。形容衰老的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 | 
| 抱残守缺 |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 
| 不能自已 |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 
| 不苟言笑 |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 
| 内查外调 | 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 
| 祖祖辈辈 | 辈辈:一代一代。世世代代。 | 
| 鹏程万里 | 鹏: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程:里程。大鸟飞行的路程万里之遥。比喻前程远大。 | 
| 呕心滴血 | 呕:吐。比喻费尽心思和精力。 | 
| 一见倾心 | 倾心:一心向往。初次相见便完全被对方吸引住了。 |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