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末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逐末忘本追求细枝末节,忘记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今题金山而必曰金玉之金,咏赤城而必云赤白之赤,皆逐末忘本之过也。”
2、叨陪末座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仪礼·士冠礼》:“兴,筵末坐啐醴。”
3、诠才末学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清·纳兰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诠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
4、末如之何犹言无法对付,莫可奈何。晋·葛洪《抱朴子·塞难》:“吾所以不能默者,冀夫可上可下者,可引致耳。其不移者,古人已末如之何也。”
5、肤末支离肤浅琐碎。清 方苞《书柳文后》:“彼言涉于道,多肤末支离,而无所归宿。”
6、锥刀之末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7、岑楼齐末只比较末端,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比喻不从本着手,则无法认清事实。《孟子 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幼学琼林 卷三 人事类》:“岑楼齐末,不识高卑。”
8、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9、始末缘由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缘故由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你将始末缘由,细细说来,不可欺隐。”
10、进本退末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11、背本就末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
12、凶终隙末凶:杀人;隙:嫌隙,仇恨;终、末:最后,结果。指彼此友谊不能始终保持,朋友变成了仇敌。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丹传》:“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
13、弃末反本亦作“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东汉·班固《东都赋》:“抑工商之淫业,兴农桑之盛务,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
14、去末归本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后汉书·章帝本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诚欲元元去末归本。”
15、舍本求末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关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16、离本徼末犹言舍本逐末。《汉书·严安传》:“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
17、逐末弃本见“逐末舍本”。唐·魏徵《嫂叔舅服议》:“今在舅服止一时,为姨居丧五月,徇名丧实,逐末弃本。”
18、细枝末节细、末:微小。植物最细小的枝节。比喻事物无关紧要的方面或细小的环节。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
19、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孔子家语 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20、豪末不掇,将成斧柯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逸周书 观周》:“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豪末不掇,将成斧柯。”孔晁注:“此言防患在微也。”
21、损本逐末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隋书 李谔传》:“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22、舍本事末舍:舍弃;事:从事。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23、毫末之利毫末:指细微。极小的利益。宋·欧阳修《原弊》:“有司屡变其法,以争毫末之利。”
24、末路穷途穷途:处境困窘。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吴越春秋 王僚伎公子光传》:“子胥曰:‘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
25、务本抑末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汉书 郑弘传》:“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
26、弃本求末见“弃本逐末”。清·恽敬《答邓鹿耕书》:“惟小人弃本求末,不务修德,止求吉葬。”
27、旁枝末节喻不重要。
28、舍本从末舍:放弃,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自己亲族贫乏,尚不肯周济分文,到得此辈募缘,偏肯整几两价布施,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
29、离本趣末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汉 徐幹《中论 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30、降本流末犹言舍本逐末。明·何景明《<武功县志>序》:“人才则由实而虚,文教则由振而委,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趋弊者矣!”
31、予末小子末:后代。我这个后代的小子。古代帝王面对祖先时对自己的谦称。也用常人的自谦。《尚书·顾命》:“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
32、离本依末见“离本趣末”。《晋书·刑法志》:“然而律文烦广,事比众多,离本依末。”
33、枝末生根树木的枝梢上生根。比喻不合事理,不可能。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起承转收以诗……一篇之中,四起四收,非喏虫相衔成青竹蛇而何?两间万物之生,无有尻下出头,枝末生根之理。”
34、晚生末学指书生的自谦。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晚生末学,虽窃慕之,而愧非其人。”
35、片长末技见“片长薄技”。清·沈葆桢《复奏洋务事宜疏》:“抑知片长末技,以备顾问,以供驱策,未尝不可。”
36、去本趋末见“去本就末”。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高诱注:“……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37、繁文末节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38、本同末异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晋 卢湛《赠刘琨书》:“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
39、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宋书·礼志一》:“[《左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
40、捐本逐末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北史 李谔传》:“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41、背本趋末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42、原本穷末原:推究根源;穷:寻求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春秋·齐·管仲《管子·小匡》:“式美以相应,以缀以书,原本穷末。”
43、忝陪末座忝:辱,愧。惭愧地坐在末座作陪。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一章:“胡愈之诸先生,我也忝陪末座。”
44、强本弱末犹强干弱枝。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45、细微末节末节:小事情,小节。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小问题。古立高《初恋》:“为这些细微末节的事,张志诚感到伤脑筋。”
46、崇本抑末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47、弱本强末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太平天国 洪仁玕《资政新篇》:“倘有结盟联党之事,是下有自固之术,私有倚倚之端,外为假公济私之举,内藏弱本强末之弊。”
48、末大必折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49、本末源流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十年之后,年谷复孰,而陈积有余。是无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50、天末凉风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51、毫末之差指由于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南朝·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月,积微成著。”
52、强弩之末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53、末路之难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54、晚节末路节:时期;末路:终了。末世。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汉·邹阳《上书吴王》:“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关,咸阳遂危。”
55、秋豪之末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庄子 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
56、末学肤受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57、寻流逐末犹舍本求末。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因悟向来涵养功夫全少,而讲话又多强探,必取寻流逐末之弊,推类以求,众病非一,而其源皆在此。”
58、穷途末路穷途:绝路。末路:路尽头。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
59、头上末下第一次,初次。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9回:“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
60、舍本问末舍:舍弃。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岂舍本而问末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