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毫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秋毫之末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2、毫不经意毫:丝毫。指丝毫不往心里去。葛琴《罗警长》:“警长毫不经意的,从那黑泥中插过去,昂昂地跨着大的踏步。”
3、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4、纤毫无犯纤毫:非常细微;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北齐书·元景安传》:“显祖闻之,遗使推检,同行诸人赃污狼籍,唯景安纤毫无犯。”
5、秋毫勿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无犯”。《北史 隋纪下 炀帝》:“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
6、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7、分毫不爽比喻没有丝毫差错。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0卷:“那阴报事也尽多,却是在幽冥地府之中,虽是分毫不爽,无人看见。”
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9、分毫无爽见“分毫不爽”。《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喜甚,即将白银一千两,送到公子船中,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
10、一毫不苟犹一丝不苟。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一毫不苟,一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
11、毫不相干指丝毫没有任何联系。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其实,月球并无分别,只是半个明,半个暗,盈亏圆缺,都是人眼睛现出来的景相,与月球毫不相干。”
12、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13、分厘毫丝形容极细微。
14、手不停毫手不停顿地书写。形容不停地写作。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15、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陈书 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16、析毫剖厘见“析毫剖芒”。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二:“穷幽极微,至纤无际,析毫剖厘,刀铗锋锐,不足言其细也。”
17、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18、毫厘千里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西汉 戴圣《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19、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孔子家语 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20、毫无顾虑丝毫没有后顾之忧。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使我们的红军毫无顾虑地在将来顺利的条件下去打南昌,打九江。”
21、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22、磨墨吮毫毫:毛笔。磨好墨,把毛笔润湿。指动手写文章。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0回:“各生童磨墨吮毫,发笔快的,早已有了破题、承题、小讲。”
23、挥毫命楮毫:毛笔;命:使用;楮:木名,可造纸,借指纸。指开始写作。明·袁宏道《瓶花斋集·答王百谷》:“方且挥毫命楮,恣意著述,每一篇成,跳跃大呼,若狂若颠。”
24、一毫不取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小的事物。连一根毫毛那样小的东西都不拿。形容为人廉洁,不沾便宜。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非其义一毫不取。”
25、分毫不差分毫:形容很少的数量,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差:差错。没有一点儿差错。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大尹将所报伤处,将卷对看,分毫不差。”
26、一分一毫形容很少的数量。朱自清《给亡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
27、细入毫芒毫芒:指极细微。形容细微到极点。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唐初虽有山水,然尚精工。如李思训、王摩诘之笔,皆细入毫芒。”
28、不失毫厘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
29、失之千里,差若毫厘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隋书 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大象一乖,馀何可验!”
30、丝毫不爽丝毫:形容极小,1分=1000丝=100毫=10厘;爽:差。一点儿也不差。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建康保宁光誉禅师》:“密远化机,丝毫不爽。”
31、毫不讳言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32、毫厘丝忽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
33、毫无二致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郭沫若《断断集 屈原时代》:“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34、毫不在乎毫:丝毫,形容细小;在乎:在意。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关怀备至……”
35、铢分毫析谓细微地分析。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
36、析毫剖芒亦作“析毫剖厘”。分割剖析毫毛芒刺。形容剖析细微透彻。《文子 道原》:“夫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寂然不动。大通混冥。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析毫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而生有无之总名也”。
37、一毫千里语本《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谓差错虽微,造成的危害甚大。语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
38、毫发无遗毫:细毛;发:头发;毫发:比喻细微;遗:遗漏。形容没有一丝一毫的遗漏。唐·韩愈《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致有差误,圣明所监,毫发无遗,恕臣不逮。”
39、毫无所得一点儿也没有得到。方志敏《清贫》:“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呵!”
40、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41、明察秋毫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42、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过犹不及”宋 朱熹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43、毫不在意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44、一毫不染犹一尘不染。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45、不差毫发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唐 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
46、秋毫无犯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47、不爽毫发没有一点差错。《明史 王琼传》:“继者按稽之,不爽毫发。”
48、微察秋毫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夫照镜子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
49、毫毛不犯毫:细毛。一丝一毫也不侵占。形容非常廉洁或守纪律。晋·常璩《华阳国志·广汉士女》:“纯独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叹,表闻三司。”又《南中志·宁州》:“广汉郑纯,独尚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咏,表荐无数。”
50、纤毫不爽纤毫:非常细微;爽:差。一点儿也不差。形容非常精确。南朝·梁·沈约《宋书·律历志》:“凡此四蚀,皆与臣法符同,纤毫不爽。”
51、毫无疑义疑义:可疑的道理。丝毫没有使人怀疑的地方。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怎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
52、毫不含糊态度明确坚定。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的迫切任务》:“关于这种政策改变的客观原因和时间性,我们曾经毫不含糊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53、九牛一毫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陈毅《感事书怀》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54、挥毫落纸毫:毛笔。指写字或作画。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挥毫落纸如云烟。”
55、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谬:同“缪”。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56、磨墨濡毫濡:湿;毫:毛笔。磨好墨,把毛笔润湿。指动手写文章。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亭亭正在磨墨濡毫,忽见红红、宛如从外面走来。”
57、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58、毫发不爽毫发:细发和头发;爽:差错。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明 李贽《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
59、毫无疑问不存在问题,十分肯定。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毫无疑问,他们的这种威信、影响和经验乃是党、阶级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60、秋毫见捐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