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择官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根据人的才能选授适当的官职。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以此推之,知国家以人择官,不为官择人也。”
基础信息
拼音yǐ rén zé guān
注音一ˇ ㄖㄣˊ ㄗㄜˊ ㄍㄨㄢ
繁体以人擇官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发纵指示(意思解释)
- 五色无主(意思解释)
- 明明白白(意思解释)
- 跼高天,蹐厚地(意思解释)
- 杜绝后患(意思解释)
- 心术不端(意思解释)
- 宽大为怀(意思解释)
- 话不在行(意思解释)
- 雾释冰融(意思解释)
- 盖地而来(意思解释)
- 拿班作势(意思解释)
- 欺人眼目(意思解释)
- 铜筋铁骨(意思解释)
-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意思解释)
- 客客气气(意思解释)
- 风云不测(意思解释)
- 发引千钧(意思解释)
- 寒花晚节(意思解释)
- 不以词害意(意思解释)
- 土鸡瓦犬(意思解释)
- 舌剑唇枪(意思解释)
- 一倡三叹(意思解释)
- 聪明一世(意思解释)
- 谏争如流(意思解释)
- 一夫荷戟,千人莫当(意思解释)
- 冲云破雾(意思解释)
- 有口难分(意思解释)
- 涣若冰消(意思解释)
※ 以人择官的意思解释、以人择官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推己及物 | 同“推己及人”。 |
| 公私两利 | 见“公私两济”。 |
| 神武挂冠 | 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 隐逸传下 陶弘景》。后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
| 美其名曰 | 给予一个好听的名字(名称)叫做……。 |
| 超群轶类 | 见“超群拔类”。 |
| 赫斯之怒 | 赫:勃然震怒的样子;斯:语气助词。指帝王勃然震怒。 |
| 见智见仁 |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 遗风余采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 |
| 衒玉自售 | 《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奁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沽之哉,不衒卖之辞。”后因以“衒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 |
| 积恶余殃 | 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 |
| 云奔雨骤 | 骤:迅速。像云一样聚散,像雨一样迅急。形容人的聚散迅速 |
| 相仿相效 | 仿:模仿;效:效法。相互模仿效法。 |
| 椿庭萱室 | 指父母。 |
| 争强好胜 | 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也作“争强斗胜”、“争强显胜”、“争强要胜”。 |
| 破觚为圆,斫雕为朴 | 觚:棱角。毁方为圆。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 |
| 白吃干饭 | 只会吃饭不会干活。 |
| 同声之应 | 应:应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 一己之见 | 指一个人的意见。 |
| 昏庸无道 | 糊涂平庸,凶狠残暴,不讲道义,多用指糊涂无能且残暴凶狠的帝王。 |
| 封官许原 | 封赏官职和许诺报酬。现多指为了使他人为己所用而答应给以名利地位。 |
| 广袖高髻 | 宽大的衣袖,高耸的发髻。形容风俗奢靡。 |
| 睹微知着 | 微:细小;着:显着。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 |
| 上替下陵 | 同“下陵上替”。 |
| 白圭之玷 |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好人的缺点。 |
| 无为自成 | 见“无为而成”。 |
| 男大须婚,女大必嫁 | 指男女长大成年当须婚嫁 |
| 摭华损实 | 摭:摘取;华:同“花”。摘取花朵,损失果实。比喻只重表面,忘记实质。 |
| 文房四侯 | 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