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例子:咱们应该齐心协力地联合搞这个项目,不应该像过去那样三足鼎立。
基础信息
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注音ㄙㄢ ㄗㄨˊ ㄉ一ㄥˇ ㄌ一ˋ
正音“足”,不能读作“zhú”。
感情三足鼎立是中性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
辨形“立”,不能写作“力”。
近义词鼎足三分、鼎足之势
反义词不打自败
英语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耆年硕德(意思解释)
 - 牛眠吉地(意思解释)
 - 恶虎不食子(意思解释)
 - 随车致雨(意思解释)
 - 鲸吞虎据(意思解释)
 - 主守自盗(意思解释)
 - 无后为大(意思解释)
 - 摧锋陷阵(意思解释)
 - 举直厝枉(意思解释)
 - 彩笔生花(意思解释)
 - 比葫芦画瓢(意思解释)
 - 嘴上春风(意思解释)
 - 展翅高飞(意思解释)
 - 风烛草露(意思解释)
 - 月章星句(意思解释)
 - 廓开大计(意思解释)
 - 旧瓶装新酒(意思解释)
 - 跌脚搥胸(意思解释)
 - 伤筋动骨(意思解释)
 - 料敌如神(意思解释)
 - 轻身殉义(意思解释)
 - 秣马利兵(意思解释)
 - 东床快婿(意思解释)
 - 卑之无甚高论(意思解释)
 - 不抗不卑(意思解释)
 - 一个巴掌拍不响(意思解释)
 - 廉明公正(意思解释)
 - 登高自卑(意思解释)
 
※ 三足鼎立的意思解释、三足鼎立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怡然自得 |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愉快而又自得其乐的神情。 | 
| 不废江河 |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 
| 施绯拖绿 | 形容衣衫不整。 | 
| 面从腹非 | 从:听从,顺从。表面顺从,心里反对。 | 
| 风驰草靡 |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 
| 杨朱泣岐 | 《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 
| 父母恩勤 | 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 
| 呜呼噫嘻 | 叹词。表示慨叹。 | 
| 行走如飞 | 行:走路。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飞。 | 
| 连篇絫牍 | 同“连篇累牍”。 | 
| 倒持干戈 | 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 
| 杳无音信 | 杳:不见踪影;没有迹象;音信: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断绝;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 | 
| 情至意尽 | 指对人的情谊已经到极点。 | 
| 千里鹅毛 | 比喻情深义重的微小礼品。 | 
| 同利相死 | 谓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 | 
| 櫜弓戢戈 | 亦作“櫜弓戢矢”。《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谓收藏干戈弓矢。后因以“櫜弓戢戈”谓停息战事。 | 
| 浴血战斗 | 浴血:浑身是血。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 
| 巧发奇中 | 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 
| 徒陈空文 | 陈:陈述。指只说空话,并不实行。 | 
| 李郭仙舟 | 《后汉书·郭太传》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从宾望之,以为神仙,故称“李郭仙舟”。后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 
| 穷侈极欲 | 穷:极,尽;侈:奢侈。极端奢侈,尽情享受,荒淫腐化。 | 
| 威凤祥麟 | 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象征,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 
| 皮里春秋 |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 
| 一报还一报 | 旧时认为做了怎幺样的事,就有怎幺样的报应。也指怎幺对待别人的,也就会得到怎幺样的回报。 | 
| 引律比附 | 古代法律用语。援引律令,类比定罪。 | 
| 同心一德 | 同“同心同德”。 |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 
| 一脉相传 | 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