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道存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例子:《竹林七贤论》:“观其长啸相和,亦近乎目击道存矣。”
基础信息
拼音mù jī dào cún
注音ㄇㄨˋ ㄐ一 ㄉㄠˋ ㄘㄨㄣˊ
繁体目撃道存
感情目击道存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日转千阶(意思解释)
 - 断长续短(意思解释)
 - 议论风发(意思解释)
 - 熬清守淡(意思解释)
 - 知无不言(意思解释)
 - 形槁心灰(意思解释)
 - 桃弧棘矢(意思解释)
 - 无敌于天下(意思解释)
 - 持螯把酒(意思解释)
 - 纡青拖紫(意思解释)
 - 天下无敌(意思解释)
 - 以讦为直(意思解释)
 - 殷忧启圣(意思解释)
 - 缓急轻重(意思解释)
 - 直言无讳(意思解释)
 - 胁肩低首(意思解释)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意思解释)
 - 避难就易(意思解释)
 - 研桑心计(意思解释)
 - 铁网珊瑚(意思解释)
 - 月圆花好(意思解释)
 -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意思解释)
 - 统购统销(意思解释)
 - 说古道今(意思解释)
 - 一丁点儿(意思解释)
 - 啼啼哭哭(意思解释)
 - 援引荐举(意思解释)
 - 声势汹汹(意思解释)
 
※ 目击道存的意思解释、目击道存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天壤之别 | 天和地;一在极上;另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 
| 要言不烦 | 要:简要;烦:烦琐。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一点不罗嗦。 | 
| 误入歧途 | 误:受惑;歧途:错误的道路。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 
| 化为乌有 | 乌有:无有;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 
| 鸥鸟忘机 | 机:机心。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 
| 弹冠振衣 | 整洁衣冠。语本《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后多以喻将欲出仕。 | 
| 天高地厚 |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 
| 率土之滨 | 沿着王土的边涯。犹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内。 | 
| 混为一谈 | 混:搀杂。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 | 
| 关怀备至 | 关心得无微不至。 | 
| 物极必反 | 极:尽头;反:转向反面。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 屋乌之爱 | 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 
| 一表人材 | 见“一表人物”。 | 
| 爱鹤失众 | 比喻因小失大。 | 
| 总而言之 | 总括起来说(总:总括;归纳)。 | 
| 因循苟且 | 因循:沿袭;苟且:敷衍;马虎。沿袭旧的一套;敷衍了事;不求革新。形容只图维持现状;得过且过。 | 
| 材能兼备 | 材:通“才”。才智和能力都具备。 | 
| 五湖四海 |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 
| 磬竹难书 |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 
|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 蠹众木折 |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 
| 大书特书 | 书:写;记载 。大写特写。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也作“特书大写”。 | 
| 如鱼得水 |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 
| 尾大不掉 | 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 
| 掉书袋 |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 
| 灰心丧气 | 灰心:心像灭了的死灰;丧气:意气沮丧。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丧失信心。 | 
| 镂尘吹影 | 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 | 
| 恨相知晚 | 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