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存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存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片瓦不存一块整瓦也没有了。形容建筑物全部毁坏。《宋史·苏易简传》:“况城邑焚毁,片瓦不存,所过山林,林木匮乏。”
2、志存高远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九回:“皇上年纪虽小,但志存高远,可以料定他长大之后,必然是一位英明君主。”
3、取乱存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4、荡然无存。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唐 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5、求大同,存小异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6、片甲不存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明 梁辰鱼《浣纱记 死忠》:“我夫差收楚服越……昨遣太宰先领一枝军支,与齐战于艾陵之上,杀得他片甲不存。”
7、立此存照立:立下;此:这个;指字据或文书;存:保存;照:察看;查考。立下字据;保存起来;作为凭证。孙犁《谈头条》:“他所写的《立此存照》等短文,刊物也真的把它们作为补白,作者编者,均不以此为忤。”
8、鹅存礼废存:保存。指古代礼节形式已经消亡,仅存食物。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如今却把这奠雁的古制化雅为俗,差个家人送来,叫作通信,这就叫做鹅存礼废。”
9、百不一存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北周 宇文逌《<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
10、若存若亡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11、存心养性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12、有子存焉焉:表示陈述的语气词。有儿子在。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13、浩气长存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14、存亡未卜卜:猜测,估计。或是活着,或是死了,不能预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七卷:“况宗族远离,夫家存亡未卜,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1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亲近。海内;四海之内;古时候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把国内称为海内;现泛指世界。天涯:天边;比邻:紧靠的边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万年长存万年:久远。指精神或品德永世长存。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永远照耀着后代。”
17、去芜存精芜:芜杂。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人民日报》:“上海京剧院将这样一出冷了多年的老戏,经过去芜存精加以重新编排,使其重放麟派艺术的光彩。”
18、危急存亡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9、皮不存而毛焉附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梁启超《墨学微》第一章:“然此果足为有命说之根据乎?一旦以力破此制度,则皮不存而毛焉附矣。”
20、适者生存适:符合,适应。适应环境要求的就能生存下去。欧阳山《苦斗》:“我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忽略那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21、共存共荣荣:繁荣。共同存在,共同繁荣。指国与国睦邻友好关系。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80章:“通电就职时列举四项方针:(1)停止内战,(2)外交上采取睦邻主义,冀达共存共荣目的,(3)……”
22、风韵犹存风:风度、风采;韵:神情、韵致:犹:还;依然;存:保留着。风采依然还存在。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清 王韬《淞隐漫录》:“ 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饶,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23、推亡固存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尚书·汤誓》:“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24、存亡安危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25、去伪存真去:除掉。伪:虚假。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
26、闲邪存诚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周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27、死生存亡生存或者死亡。常用比喻事态已经到了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亦作“生死存亡”。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28、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存:存留;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29、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30、心存目想谓凝目注视,用心思索。唐·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覼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31、片甲无存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同“片甲不存”。明 梁辰鱼《浣纱记 交战》:“杀得他只轮不返,片甲无存,望风而逃,渡江去了。”明 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一回:“末将明日使姜尚无备,再杀他个片甲无存,早早奏凯。”
32、存而不论存:保留;论:讨论。把问题保留起来;暂不加论述或讨论。庄周《庄子 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33、道存目击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庄周《庄子 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34、存亡危急之秋指生存、灭亡、危险、紧急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的一切,而当与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
35、求同存异寻求彼此的共同处;保留彼此的分歧处。《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36、继继存存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同“继继承承”。瞿秋白《〈赤都心史〉序》:“只见电影中继继存存陆续相衔的影像,而实质上却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影片。”
37、万古长存指某种好的精神或品德永远存在。万古:千年万代永远;存:存在。宋 晁补之《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公归廊庙谁得挽,此石万古当长存。”
38、心存高官,志在巨富存:想念。一心想做高官,大富大贵。明·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彼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3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40、存亡续绝见“存亡继绝”。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天生孔子不后周,不先周也,存亡续绝,俾枢纽也。”
41、治乱存亡安定、祸乱、存续、灭亡,指国运的各种情况。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微》:“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42、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43、存十一于千百指亡多而存少。语出晋 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44、去芜存菁芜:芜杂。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45、去其糟粕,存其精华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李锐《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学生时代》:“他们对于中国的旧东西和外国的新东西……是‘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是‘斟酌国情,两无所偏’。”
46、颗粒无存颗粒:一颗一粒。指粮食没有存货。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1回:“船上米粮,都被劫得颗粒无存,如今饿的头晕眼花,哪有气力还去拿篙弄柁?”
47、存亡绝续绝:完结;续:延续。事物处在生存或灭亡、断绝或延续的关键时刻。形容局势万分危急。清 刘大櫆《金节母传》:“呜呼,太恭人以一女子,当金氏存亡绝续之交,一心惟鞠子为事。”
48、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
49、存荣没哀存:生存;荣:光耀;哀:悲伤。活着受人尊敬,死后令人哀痛。汉·蔡邕《陈太丘碑文》:“斯可谓存荣没哀,死而不朽者矣。”
50、同生死,共存亡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51、不存不济支持不住,受不住。形容半死不活的样子。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七卷:“不存不济,香肌瘦损,教俺萦方寸。”
52、救亡图存拯救祖国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鬼谷子 中经》:“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53、主敬存诚语本《易·干》:“闲邪存其诚。”《礼记·少仪》:“宾客主敬,祭祀主敬。”谓恪守诚敬。宋儒以此为律身之本。语本《易·乾》:“闲邪存其诚。”《礼记·少仪》:“宾客主敬,祭祀主敬。”
54、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5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6、过化存神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57、齿敝舌存牙齿都掉了,舌头还留存。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敝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58、存心积虑谓长期、一贯的思想、想法。宋·苏辙《进策五道·臣事下》第三道:“社稷之臣可使死宗庙,郡县之臣可使死封疆,文吏可使死其职,武吏可使死其兵,天下之人,其存心积虑,皆以为当然,是以寇至而不惧,难生而无变。”
59、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战国·宋·庄周《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60、人存政举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