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击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击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击排冒没谓攻击排斥,轻率而不顾一切。唐·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者百千人矣。攻讦很怒,以辞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2、天打雷击雷击:雷电杀伤。比喻不得好死。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5回:“小人若是哄老爷,小人叫天打雷击了。”
3、神抶电击谓如神电之笞击。喻进击疾速。汉·扬雄《羽猎赋》:“壁垒天旋,神抶电击。”
4、无懈可击懈:松懈;击:攻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先秦 孙武《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5、群起攻击很多人一起反对、指责。梁启超《违制论》:“若其大臣而有假制诏以为护符者耶,则举国群起而攻之。”
6、击石弹丝谓奏乐。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加笾折俎,初偿露酎之醇;击石弹丝,始奏《钧天》之妙。”
7、击楫中流比喻立志奋发图强。明 韩守益《苏武慢 江亭远眺》:“击楫中流,投鞭思济,多少昔时豪杰。”
8、击搏挽裂攻打撕裂。形容争斗激烈。唐·陆龟蒙《五歌·水鸟》:“则有觜铍爪戟劲立直视者,击搏挽裂图膻腥。”
9、避实击虚虚:空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10、盎盂相击比喻一家人争吵。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只就他夫妻三个这番外面情形讲,此后自然该益发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几分伉俪,把午间那番盎盂相击化得水乳无痕。”
11、无瑕可击瑕:比喻事物的缺点。完美无缺,无可指责。郭沫若《历史·史剧、现实》:“关于人物的性格、心理、习惯,时代的风俗、制度、精神,总要尽可能的收集材料,务求其无瑕可击。”
12、以逸击劳用充分养息的军队攻击疲劳的敌人。《汉书·赵充国传》:“今罕羌欲为敦煌、酒泉寇,饬兵马,练战士,以须其至,坐得致敌之术,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
13、各个击破各个:逐个;击:攻。军事术语。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
14、内外夹击夹:从两方面来的。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台儿庄正面之敌,经我军于六日夜开始总攻,内外夹击……尚据险顽抗,战况之烈,空前未有。”
15、反戈一击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16、中流击枻比喻立志奋发图强。明·何大复《滹沱河上》诗:“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
17、重关击柝见“重门击柝”。《宋书·沈攸之传》:“所以未具上闻者,欲待至上,面自咨申。不图重关击柝,觐接莫由。”
18、敲金击石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阁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19、击鼓鸣金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
20、架肩击毂肩膀相挨,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拥挤。唐·高彦林《唐阙史·卢渥》:“及赴任陕郊,洛城自居守分司朝臣已下,互设祖筵,遮于行路,洛城为之一空。都人观者架肩击毂。”
21、东驰西击谓指挥不统一,几路军队各自行动。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各专责成,互相援应,毋东驰西击,各不相顾。”
22、击电奔星形容快速。《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天兵有限,不可久停,马乃击电奔星,行至子胥妻舍。拟迎妇归吴国。”
23、鼓腹击壤同“击壤鼓腹”。《隋书·儒林传·何妥》:“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期间。”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凿井耕田者不知自然,鼓腹击壤者不知帝力。”
24、目击耳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25、鹰撮霆击像老鹰攫食,雷霆猛击。形容气势威猛。
26、避强击弱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27、击中要害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为重要部门或问题的关键。正打中致命的部位。《后汉书 来歙传》:“臣夜入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28、击钟陈鼎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史记 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29、枕戈击楫枕着兵器,拍击船桨。形容杀敌心切,志节慷慨。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坐朝》:“便凭着这肝胆轮囷,枕戈击楫,逐鞑虏早复神京也呵!”
30、车击舟连车相撞,船相连。极言车船之多。唐 柳宗元《故岭南盐铁院李侍御墓志》:“君以试大理评事佐荆南两税使,督食饶给,车击舟连。”
31、不堪一击不堪:经不起。经不起一打。形容十分脆弱。有时也指文章的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王安忆《命运交响曲》:“我太响,心里却在大声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
32、投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4卷:“所谓以羊将狼,投卵击石,幸而不用,何过望哉!”
33、跟踪追击指跟寻踪迹进行打击。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1章:“他侦察出飞虎队一夜转移两三个地方休息,下了决心要跟踪追击。”
34、耳闻目击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宋·刘克庄《后村全集·回刘汀州书》:“仆不佞,于世之杰士仁人,……皆耳闻目击,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遂得附名骥尾,以诏不朽,岂非幸欤!”
35、风驱电击形容迅速出击。同“风驰电击”。《宋书 谢晦传》:“散骑常侍、骁骑将军段宏铁马二千,风驱电击,步自竟陵,直至鄢郢。”
36、击鞭锤镫谓驱马疾行。指急行军。清·李渔《奈何天·攒羊》:“破釜焚舟,击鞭锤镫,休怕风寒雪冷。”
37、击碎唾壶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晋书 王敦传》:“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38、击毂摩肩形容车马众多。《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39、突然袭击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这个突然袭击使大林大感狼狈,面红着。”
40、避强击惰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唐 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谟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
41、东声西击犹言声东击西。扬言要攻此方,实际却攻彼方。明·李东阳《喻战送李永敷南归》:“子知战乎……神出鬼没,东声西击,变化而无常者,用也。”
42、分进合击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
43、唾壶击缺亦作“唾壶敲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44、乘胜追击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李思安跃马交斗,经二十余合,思安拽枪徉败,退去。单可及乘胜追击。
45、重门击柝柝:打更用的梆子。设置重重门户,并派更夫巡夜。指严加戒备,以防不测。《周易 系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46、击玉敲金如金玉被撞击而发出的声音。形容言辞铿然有声,正确无误。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兄弟也,不知师傅所言,句句斩钉截铁,言言击玉敲金。”
47、击其不意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孙子·虚实》:“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三国·魏·曹操注:“出空击虚,避其所守,击其不意。”
48、鸷击狼噬谓凶狠地残害人。《新唐书·王鉷传》:“林甫方兴大狱,撼东宫,诛不附己者,以鉷险刻,可动以利,故倚之,使鸷击狼噬。”
49、耳濡目击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明 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50、击筑悲歌击:敲击;筑:古乐器名。敲击着筑,唱着悲壮的歌。形容慷慨悲歌。《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51、抚掌击节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晋书·谢尚传》:“便着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
52、纵兵追击纵:发,放。派出军队追击敌人。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53、大肆攻击用不实或过分之辞对人大加攻击。
54、道存目击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庄周《庄子 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55、撞钟击鼓奏乐,指寺院的晨钟暮鼓。战国·郑·墨翟《墨子·非乐上》:“撞巨钟,击鸣鼓。”
56、鸷鸟将击,卑飞敛翼比喻欲擒故纵,伺机而后发。《六韬 发启》:“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
57、敲金击玉见“敲金击石”。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风咏月长才思,吐敲金击玉款言词。”
58、唾壶击碎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59、击壤而歌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打击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丰衣足食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辐辏,车马喧阗,人人击壤而歌,处处笙箫而乐。”
60、肩摩毂击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