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经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出处:《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孔传:“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
例子:明公以明聪杰出之资,任馆阁清华之地,穷金匮石室之藏,豫论道经邦之略。清·刘大櫆《与李侍郎书》
基础信息
拼音lùn dào jīng bāng
注音ㄌㄨㄣˋ ㄉㄠˋ ㄐ一ㄥ ㄅㄤ
繁体論道經邦
感情论道经邦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公而忘私(意思解释)
 - 反骄破满(意思解释)
 - 犀角烛怪(意思解释)
 - 一线之路(意思解释)
 - 习与性成(意思解释)
 - 千里同风(意思解释)
 - 鸿鹄与鸡(意思解释)
 - 七推八阻(意思解释)
 - 平步登天(意思解释)
 - 略高一筹(意思解释)
 - 猬起鸡连(意思解释)
 - 残羹剩饭(意思解释)
 - 八万四千(意思解释)
 - 耿耿在心(意思解释)
 - 殊致同归(意思解释)
 - 先小人,后君子(意思解释)
 - 开眉笑眼(意思解释)
 - 鉴机识变(意思解释)
 - 割鸡焉用牛刀(意思解释)
 - 凿空指鹿(意思解释)
 - 拾带重还(意思解释)
 - 遗风余象(意思解释)
 - 羝羊触藩(意思解释)
 - 自郐无讥(意思解释)
 - 雀鼠之争(意思解释)
 - 琼林玉树(意思解释)
 - 虚堂悬镜(意思解释)
 - 冤有头,债有主(意思解释)
 
※ 论道经邦的意思解释、论道经邦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称贤使能 | 称:举;使:用。举用贤能人士,使其发挥所长。 | 
| 通古达变 | 通晓古代的学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 | 
| 贼眉贼眼 | 见“贼眉鼠眼”。 | 
| 主圣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 齿牙余论 | 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 
| 拨乱兴治 | 拨:治理;兴:兴起。平定乱世,进行治理。 | 
|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 
| 强媒硬保 | 倚势强行作媒的人。 | 
| 汲汲营营 | 形容人急切求取名利的样子。 | 
| 石火光阴 | 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 
| 谈议风生 | 见“谈论风生”。 | 
| 视如土芥 | 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轻贱。比喻不放在眼里。 | 
| 洗肠涤胃 | ①比喻彻底清除。②比喻彻底改过。 | 
| 饱经忧患 | 饱:充分;经:经历。长期、多次经历过忧愁、困苦;社会经验丰富。 | 
| 山栖谷饮 | 栖息于山中,汲取山谷的泉水来喝。形容隐居生活。 | 
| 旋生旋灭 | 谓产生不久随即消亡。 | 
| 懵然无知 | 懵:无知的样子。一无所知的样子。 | 
| 佯轮诈败 | 谓故意败阵。 | 
| 众心归附 | 归:归附,趋向。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 分别部居 | 分别:分辨,区分;部居:按部归类。分类排列。 | 
| 更深夜静 | 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夜已很深,没有一点声响。形容夜深处于一片寂静之中。 | 
| 雁过拨毛 | 大雁从头顶飞过也要拔根羽毛留下来。比喻不放过任何机会去捞取好处。 | 
| 用夏变夷 | 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 
| 死有余辜 | 辜:罪恶。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 
| 铭感五内 | 比喻内心非常感激 | 
| 饮血茹毛 | 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 
| 懊悔无及 | 后悔已来不及了。 | 
| 能说善道 |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