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耳骇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例子:又‘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天仗森森练雪拟,身骑骏马白鹰臂’,斯并惊耳骇目。唐·殷璠《河岳英灵集·王昌龄》
基础信息
拼音jīng ěr hài mù
注音ㄐ一ㄥ ㄦˇ ㄏㄞˋ ㄇㄨˋ
繁体驚耳駭目
感情惊耳骇目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惊见骇闻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改换门楣(意思解释)
- 若有所失(意思解释)
- 捶胸跌脚(意思解释)
- 信誉卓著(意思解释)
- 家亡国破(意思解释)
- 见善若惊(意思解释)
- 迎风待月(意思解释)
- 刳精呕血(意思解释)
-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意思解释)
- 过从甚密(意思解释)
- 连二赶三(意思解释)
- 有板有眼(意思解释)
-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意思解释)
- 灌夫骂座(意思解释)
- 装门面(意思解释)
- 兽聚鸟散(意思解释)
- 洒扫应对(意思解释)
- 阿保之劳(意思解释)
- 号咷大哭(意思解释)
- 振臂一呼(意思解释)
- 河沙世界(意思解释)
- 恪守不渝(意思解释)
- 悲歌击筑(意思解释)
- 心去难留(意思解释)
- 兔头麞脑(意思解释)
- 双喜临门(意思解释)
- 齐大非偶(意思解释)
- 倚马可待(意思解释)
※ 惊耳骇目的意思解释、惊耳骇目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蔓引株求 | 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 |
明烛天南 | 烛:照耀。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
儿怜兽扰 | 怜:宠爱,爱惜;扰:驯养。像对小孩一样加以爱抚,对野兽一样加以驯养。 |
大笔如椽 | 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
日乾夕惕 | 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 |
琪花玉树 | 古人谓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
东拦西阻 | 指极力阻拦。 |
不可救药 | 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
捷雷不及掩耳 | 犹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
矫枉过直 |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
气血方刚 | 犹血气方刚。谓精力正值旺盛。 |
源源不竭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竭:完。形容接连不断,没有尽头。 |
南腔北调 | 南、北:指一个国家的南方、北方;腔:语调。形容口音不纯;说话夹杂各地方言;也可泛指各地方言。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黑白分明 |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
爱日惜力 | 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
共挽鹿车 | 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
相反相成 | 相:互相。互相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促成。现在用来表示相反之事物间有着同一性。 |
畸轻畸重 | 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 |
村学究语 | 谓迂腐浅陋的言辞。 |
旁通曲畅 | 亦作“旁通曲鬯”。普遍通达。 |
杳无人烟 | 谓僻远无人居住。形容荒凉,偏僻。 |
散伤丑害 | 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
故旧不弃 | 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
从容应对 | 从容:舒缓,悠然。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 |
至言去言 | 至言:至理明言。至理明言,不以平常的语言表达。 |
拟人必于其伦 | 拟:比拟;伦:同类。指比拟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类或同等的人和事物。 |
半吐半露 |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