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睫之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肤浅的见解。
出处:宋·陈善《扪虱新话·扬子<法言><太玄经>》:“雄作《太玄》以拟《周易》,或者比之吴楚谮王,顾非伪乎,此目睫之论也。”
例子: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学者于涑水、新安奉为丹书,独反唇于河汾之元经,则目睫之论也。”
基础信息
拼音mù jié zhī lùn
注音ㄇㄨˋ ㄐ一ㄝˊ ㄓ ㄌㄨㄣˋ
繁体目睫之論
感情目睫之论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自谦等。
近义词妇人之见
反义词深谋远虑
英语shortsighted view(superficial idea)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油干火尽(意思解释)
 - 逞工炫巧(意思解释)
 - 原隰衍沃(意思解释)
 - 怆天呼地(意思解释)
 - 屣履造门(意思解释)
 - 针头线尾(意思解释)
 - 以夜继朝(意思解释)
 - 飞眼传情(意思解释)
 - 物极则衰(意思解释)
 - 沾体涂足(意思解释)
 - 謇谔自负(意思解释)
 - 乐成人美(意思解释)
 - 鼓吻奋爪(意思解释)
 - 量己审分(意思解释)
 - 贪而无信(意思解释)
 - 白衣送酒(意思解释)
 - 连章累牍(意思解释)
 - 史鱼历节(意思解释)
 - 贪冒荣宠(意思解释)
 - 蹇谔之风(意思解释)
 - 行监坐守(意思解释)
 - 画影图形(意思解释)
 - 鲁阳挥日(意思解释)
 - 进退有节(意思解释)
 -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意思解释)
 - 东壁余光(意思解释)
 - 高名上姓(意思解释)
 - 铿锵顿挫(意思解释)
 
※ 目睫之论的意思解释、目睫之论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敷衍塞责 | 敷衍:做事不认真;塞责:搪塞责任。做事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 
| 讹言惑众 | 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 
| 残年余力 | 指年老体衰。 | 
| 英雄欺人 | 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 
| 谋及庶人 | 谋:计谋,商议;庶人:百姓。与老百姓商量国家大事。比喻广泛征求意见 | 
| 束缊举火 | 同“束缊请火”。 | 
| 金玉良言 | 金、玉:比喻十分珍贵。良言:好话。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 
| 夸妍斗艳 | 以艳丽相夸耀争胜。 | 
| 三老五更 | 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 
| 行常带经 | 行:走;经:经书。走路经常携带经书。形容人好学。 | 
| 不知所为 | 为:做。不知道该怎么办。 | 
| 轰雷掣电 | 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 
| 公公婆婆 | 公公与婆婆,丈夫的父亲和母亲。 | 
| 矮人观场 | 场:戏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 凡胎俗骨 | 凡:平庸,寻常。指人间普通平庸的人。 | 
| 班门调斧 | 班: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调:耍弄。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 
| 达官要人 | 犹言达官贵人。 | 
| 出入无间 | 出入无间隔,犹言进出自由。 | 
| 翘足引领 | 踮塌郐,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 
| 歪八竖八 | 杂乱不整的样子。 | 
| 功到自然成 | 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 
| 蜂拥蚁聚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 鱼帛狐声 | 见“鱼帛狐篝”。 | 
| 择主而事 | 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 
| 当面输心背面笑 | 比喻当面显得十分亲热,背后却在捣鬼。 | 
| 桑弧蒿矢 | 谓行桑弧蓬矢之礼以励志。蒿,蓬蒿。 | 
| 金锣腾空 | 金锣:比喻太阳;腾:上升。比喻太阳高照。 | 
| 冬温夏凊 | 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