觳觫伏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例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2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基础信息
拼音hú sù fú zuì
注音ㄏㄨˊ ㄙㄨˋ ㄈㄨˊ ㄗㄨㄟˋ
繁体觳觫伏辠
感情觳觫伏罪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认罪。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江河行地(意思解释)
 - 停妻再娶(意思解释)
 - 节节败退(意思解释)
 - 摇摇摆摆(意思解释)
 -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意思解释)
 - 面谀背毁(意思解释)
 - 志广才疏(意思解释)
 - 渺不足道(意思解释)
 - 视若无睹(意思解释)
 - 面从后言(意思解释)
 -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意思解释)
 - 安于一隅(意思解释)
 - 此问彼难(意思解释)
 - 饥寒交至(意思解释)
 - 死亡枕藉(意思解释)
 - 膏梁纨袴(意思解释)
 - 茫茫荡荡(意思解释)
 - 舟中敌国(意思解释)
 - 目不暇给(意思解释)
 - 日来月往(意思解释)
 - 不畏强御(意思解释)
 - 以天下为己任(意思解释)
 - 剥肤锥髓(意思解释)
 - 上下同门(意思解释)
 - 牛骥共牢(意思解释)
 - 扇惑人心(意思解释)
 - 象简乌纱(意思解释)
 - 不拔一毛(意思解释)
 
※ 觳觫伏罪的意思解释、觳觫伏罪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裒多益寡 | 裒:减少;:增补。拿多余的一方,增加给缺少的一方。比喻多接受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 | 
| 男女平权 | 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 | 
| 巨人长德 | 巨:大。形容德高望重的人。 | 
| 笔底龙蛇 |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 
| 拊髀雀跃 | 拊:拍击;髀:大腿。拍打着大腿,像雀儿欢跳一样。形容非常欣喜的样子。 | 
| 不念僧面念佛面 | 不看僧面看佛面。 | 
| 攻苦食俭 | 犹攻苦食淡。 | 
| 不识大体 | 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 
| 斗色争妍 | 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 | 
| 浓浓郁郁 | 指香气、色彩、气氛等浓厚热烈。 | 
| 鸡头鱼刺 | 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 | 
| 文风不动 | 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 
| 相生相成 | 互相转化,互相促进。 | 
| 事无大小 | 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 
| 蠹啄剖梁柱 | 比喻事故或灾害刚一发生就立刻防止。 | 
| 毁风败俗 | 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 | 
| 外愚内智 | 智:聪慧。外形笨拙憨厚,内心机智聪明。 | 
| 孤孤恓恓 | |
| 旁见侧出 |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的形象。 | 
| 郊寒岛瘦 | 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 | 
| 变幻无穷 | 变幻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 
| 一口不能著两匙 | 匙:汤匙。一张嘴同时要吃两把汤匙里的食物。比喻贪多。 | 
| 养精蓄锐 |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 
| 退思补过 | 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 
| 不可企及 | 企:踮起脚跟向前望;引申为盼望;及:达到;企及: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 
| 不讳之朝 | 可直言不讳的朝代。指政治清明之世。 | 
| 捉影捕风 | 亦作“捉风捕影”。亦作“捉风捕月”。同“捕风捉影”。 | 
| 吞云吐雾 |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