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缓兵之计缓兵之计的意思
huǎnbīngzhī

缓兵之计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缓:延缓。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例子:这样办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


基础信息

拼音huǎn bīng zhī jì

注音ㄏㄨㄢˇ ㄅ一ㄥ ㄓ ㄐ一ˋ

繁体緩兵之計

正音“缓”,不能读作“yuán”。

感情缓兵之计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辨形“计”,不能写作“技”。

歇后语诸葛亮弹琴

谜语暂停

近义词权宜之计

反义词兵贵神速、速战速决

英语trick to gain time

俄语план на выигрыш во врéмени

德语Verschleppungstaktik(Hinhalte,Verzǒgerungsmanǒver)

法语stratagème pour retarder l'ennemi(moyen dilatoire)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缓兵之计的意思解释、缓兵之计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百不一贷 犹言无一宽免。
易地皆然 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
千里神交 相隔千里,精神契合。谓友情深厚。
析疑匡谬 解释疑义,纠正谬误。
你东我西 指分手离去。
阒其无人 阒:空。指空荡荡,没有一人。
白鱼赤乌 为祥瑞之兆。
漫藏诲盗 指因保管疏忽而招致盗窃。
拿腔做样 腔:说话的腔调。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奉为圭璧 圭璧:玉器,指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尊重有价值的东西。
召父杜母 召:指两汉召信臣;杜:指东汉杜诗。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行善政。称赞地方官政绩显赫。
余声三日 语出《列子·汤问》:“(韩娥)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因以“余声三日”形容乐声余韵无穷,不绝于耳。
烟蓑雨笠 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中原板荡 中原:指我国中部,泛指天下;板荡:《诗经》篇名,指周厉王荒淫无道。比喻时局动荡危急。
救燎助薪 同“救火投薪”。
云窗月户 指华美幽静的居处。
如蹈水火 比喻处境艰难。
玉枝金叶 玉的枝干,金的叶子。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
见小闇大 谓小事清楚,大事糊涂。
逐末弃本 见“逐末舍本”。
省方观俗 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民情。
七足八手 见“七脚八手”。
断杼择邻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玉碎珠沉 比喻美女的死亡。
予取予夺 见“予取予携”。
翻陈出新 陈:陈旧。从旧的翻造出新的。
轶闻遗事 见“轶事遗闻”。
充箱盈架 充、盈:满。盛满书箱,摆满书架。形容藏书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