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兵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兵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师老兵疲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魏书 许谦传》:“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
2、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3、悬兵束马见“悬车束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涪水》:“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入蜀径江油、广汉者也。”
4、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5、将寡兵微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然刘备将寡兵微,我则彼立刘朝,复兴汉世,非小官之能。”
6、曳兵弃甲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陈毅《过汾河平原》诗:“丘貉古今同一概,曳兵弃甲暗投降。”
7、励兵秣马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
8、骄兵之计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9、砺兵秣马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明·朱元璋《皇陵碑》:“砺兵秣马,静看颉颃。群雄自乎声教,戈矛天下铿锵。”
10、兵贵神速贵:可贵;神速:特别迅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嘉表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11、借贼兵,赍盗粮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故齐所以大破者,以期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借贼兵,赍盗粮者也。”
12、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13、兵行诡道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先秦 孙武《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
14、历兵粟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15、兵销革偃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前蜀 杜光庭《本命醮南斗词》:“垂回凶度厄之慈,开辍死上生之路,使一境之兵销革偃,四时之雨顺风调。”
16、赍盗粮,借贼兵赍:以物送人;兵:兵器,武器。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
17、兵不接刃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吕氏春秋 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18、虾兵蟹将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明 吴承恩《西游记》:“东海龙王敖广急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
19、残兵败将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20、兵连祸结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21、贯甲提兵贯:穿;甲:盔甲;兵:武器。身穿盔甲,手提武器。形容杀气腾腾的样子。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兄长既来赶席,如何又劳师动众?不入水府,扎营在此,又贯甲提兵,何也?”
22、兵败如山倒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3章:“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23、先礼后兵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24、败将残兵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明 无名氏《开诏救忠》楔子:“你虽然杀了我一阵,你的军兵可也尽皆折损了,则剩下这一枝败将残兵。”
25、偃兵息甲偃:放倒。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争。后魏·高允《征士歌》:“于是偃兵息甲,修立文学。”
26、拥兵自固拥有掌握军队的权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唐·李延寿《北史·齐本纪上》:“书至,无点,景不至。又闻神武疾,遂拥兵自固。”
27、兵临城下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28、兵强则灭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列子 黄帝》:“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29、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30、行兵布阵行兵:出兵。带兵出征和布置战斗阵势。泛指军事指挥之术。亦作“行兵列阵”。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回:“有一将,名继业,人号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韬三略,无不精通,行兵列阵,玄妙莫测,乃智勇兼全之士。”
31、兵出无名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亦作“师出无名”。《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32、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33、潢池弄兵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34、杯酒释兵权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35、甲坚兵利甲:盔甲;坚:坚固;兵:兵器;利:锋利。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比喻精锐部队。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
36、弃甲曳兵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7、招兵买马招收士兵;购买战马。形容组织扩充力量。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38、遣兵调将犹调兵遣将。亦作“遣将调兵”、“遣将征兵”《禅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说延州府丞汤思忠遣兵调将已定,然后自领马步军兵,离寨伺候。”
39、缮甲厉兵缮甲:修理铠甲;厉:磨砺;兵:武器。指作军事准备。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
40、兵多者败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41、父子兵指上下亲如一家的军队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42、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43、盛食厉兵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励食厉兵,陈而待敌。”
44、强将之下无弱兵弱:软弱。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好的部属。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强将之下无弱兵。恁样的姐姐须得恁样的梅香姐,方为厮称。”
45、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46、强将手下无弱兵有本领的将领手下没有懦弱的兵。比喻好的领导必然能带出好的部属。宋 苏轼《题连公壁》:“俗语云:‘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
47、偃武休兵见“偃武息戈”。宋·岳飞《乞解军务第三札子》:“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
48、十八般兵器本指刀枪剑戟等十八种古式兵器。后泛指多种武器。亦比喻多种技能。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第六十回:“马静一瞧,大殿前摆着家伙,十八般兵器,一应俱全。”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若论十八般兵器,我[十三妹]都算拿得起。”
49、散兵游勇原指没有统率的逃散兵士。现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50、谷马砺兵犹言秣马厉兵。宋 陈师道《赠张文潜》诗:“秋来待试丞相府,谷马砺兵吾甚武。”
51、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52、极武穷兵黩武。滥用武力。《周书·韦孝宽传》:“且君辅翼幼主,位重望隆,理宜调阴阳,抚百姓,焉用极武穷兵,构怨连祸。”
53、雄兵百万雄:威武雄壮。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九里山前怨气缠,雄兵百万命难延。”
54、解甲释兵解:解除;释:卸下。放下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战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7回:“庆氏有马,惊而逸走,军士逐而得之,乃尽絷其马,解甲释兵,共往观优。”
55、按兵束甲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56、治兵以信治兵:管理军队,训练军队。指要用信义来统驭军队《握奇经·八阵总述》:“治兵以信,求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
57、砥兵砺伍砥:细的磨刀石;砺:粗的磨刀石,指磨练;伍:队伍。磨练军队。《宋书·沈约自序》:“足下砥兵砺伍,总厉豪彦,师请一奋,氓无贰情。”
58、轻卒锐兵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59、偃武櫜兵见“偃武息戈”。《北史·高允传》:“偃武櫜兵,唯文是恤。”
60、损兵折将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