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闻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例子:又三年,一贫如洗,更屡试不第,亲故白眼相向,渐至不相闻问。(清 霁园主人《夜谭随录 崔秀才》)
基础信息
拼音bù xiāng wén wèn
注音ㄅㄨˋ ㄒ一ㄤ ㄨㄣˊ ㄨㄣˋ
繁体不相聞問
感情不相闻问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指不来往。
近义词不相往来
英语be out of touch(break off)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扣槃扪烛(意思解释)
 - 笃志爱古(意思解释)
 - 高翔远引(意思解释)
 - 珠零锦粲(意思解释)
 - 抓耳挠腮(意思解释)
 - 好心得不到好报(意思解释)
 - 铭感不忘(意思解释)
 - 水月镜像(意思解释)
 - 他乡异县(意思解释)
 - 江翻海倒(意思解释)
 - 规矩准绳(意思解释)
 - 韫椟而藏(意思解释)
 - 面面厮觑(意思解释)
 - 无本生意(意思解释)
 - 恶衣菲食(意思解释)
 - 近亲繁殖(意思解释)
 - 狗彘不食其余(意思解释)
 - 无大不大(意思解释)
 - 行乎富贵(意思解释)
 - 毫厘千里(意思解释)
 - 弩下逃箭(意思解释)
 - 小惩大诫(意思解释)
 - 见猎心喜(意思解释)
 - 乘间抵隙(意思解释)
 - 风吹云散(意思解释)
 - 醉酒饱德(意思解释)
 - 百万雄兵(意思解释)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解释)
 
※ 不相闻问的意思解释、不相闻问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下笔千言 | 千言:长篇大论。一动笔就写成上千言的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 
| 流星飞电 | 比喻迅疾。 | 
| 孜孜无怠 | 同“孜孜不怠”。 | 
| 进可替否 | 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 
| 等米下锅 | 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 
| 迷魂夺魄 | 见“迷魂淫魄”。 | 
| 咂嘴弄舌 | 形容贪馋的样子。 | 
| 众口铄金 | 人人这么说;足以熔化金(铄:熔化)。比喻舆论力量大;也比喻谣言多使是非混淆。 | 
| 藏弓烹狗 | 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 
| 黔驴技尽 | 黔:贵州。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 
| 一家之学 | 自成一家的学派。 | 
| 感深肺腑 | 犹言感人肺腑。 | 
| 神色自得 | 神色:神情,态度;自得:自觉得意,快意。神情显露出得意的样子。 | 
| 鄙俚浅陋 | 鄙俚:粗俗;浅陋:见闻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 | 
| 舍策追羊 | 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 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 
| 叽哩咕噜 |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 | 
| 正言直谏 |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 
| 穴居野处 | 居住在山洞里;生活在原野上。形容人类远古时期原始的生活状态。穴:山洞;处:居住。 | 
| 形具神生 | 形:形体;神:精神。人的形体具备,精神随之产生。 | 
| 道殣相属 | 见“道殣相望”。 | 
| 蝇攒蚁附 | 犹蝇营蚁聚。比喻不顾谦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 | 
| 破家危国 | 损毁家庭危害国家。 | 
| 霸王风月 | 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 
| 飘萍浪迹 | 飘泊无定。 | 
| 内峻外和 | 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 
| 蹄闲三寻 | 见“蹄间三寻”。 | 
| 坚持不渝 | 渝:改变。坚持到底;决不改变。 | 
| 鸟道羊肠 | 狭险典折的山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