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相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相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犬牙相接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丧》:“甘州之诸屯,犬牙相接。”
2、相得益彰益:更加;彰:明显。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3、等礼相亢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汉 刘向《说苑 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
4、相提而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5、人无貌相,水无斗量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回:“人无貌相,水无斗量,西子向业浣纱,飞燕曾充婢役,我虽一贫家女,将来或得幸遇,也未可知。”
6、反唇相讥反唇:原指翻嘴唇表示不服气;引申为顶嘴。讥:讽刺、挖苦、嘲笑。反过嘴来讥讽对方。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误增不字义》:“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
7、白头相守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头相守,谁知奴今日死去也。”
8、相逢恨晚见“相见恨晚”。宋·吴儆《念奴娇》词:“相逢恨晚,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
9、音问相继音问:音信。书信和别人捎来的问候连续而来。唐·刘禹锡《令狐仆射》诗题:“令狐仆射与予投分素深,纵山川阻峭,然音问相继。”
10、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
11、竭诚相待竭诚:竭尽诚意。待:对待。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2、相继而至接连不断地到来。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王平传》:“涪诸军及大将军费袆自成都相继而至。”
13、相视莫逆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14、自相鱼肉鱼肉:以人为鱼肉;比喻残杀。比喻内部自相残杀。《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
15、相差无几彼此没有多大差别。先秦 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16、表里相符表里:指内外;符:符合。指表里如一明 方孝孺《王待制私谥议》:“惟三代之学,本诸身心,著于行事,发于文辞,表里相符,华质不爽。”
17、白发相守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七卷:“但小女无瑕之玉被汝点破,端期白发相守,慎毋见弃可也。”
18、衣钵相传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19、弄獐宰相把“弄璋”写成“弄獐”的宰相。比喻不学无术钻营权势的人。
20、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分外:格外;眼青:亲热。形容恩人见面,格外亲热。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尝言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姚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21、枝干相持比喻相互扶持。同“枝叶相持”。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暨乎战国,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为庶人,犹枝干相持,得居虚位。”
22、宽猛相济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23、貂狗相属指真伪或优劣混杂在一起。唐·崔倬《叙石幢事》:“倬自幼学慕习鲁公书法……惜奇高踪堙没,遂命攻治其伤残,补续其次,虽真赝悬越,貂狗相属,且复瞻仰鲁公遗文,昭示于后矣。”
24、相待而成相互辅助以取得成功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丙吉传赞》:“故经渭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
25、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26、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
27、相门有相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史记·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28、两瞽相扶两个瞎子互相搀扶。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帮助。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两瞽相扶,不伤墙木,不陷井穽,则其幸也。”
29、互相残杀彼此之间互相残酷地厮杀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天下之人,互相残杀。”
30、相忘江湖指鱼在江湖里彼此相忘。形容彼此间无急切的需要而相互忘记,各不关心。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1、名实相副名声和实际一致。汉 路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
32、心口相应想的与说的相一致。唐·慧能《坛经·般若品》:“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
33、相去无几去:距离;无几:没有多少。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钱钟书《围城》:“斜川的将略跟一般儒将相去无几,而他的诗即使不是儒将做的,也算得好了。”
3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汉·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5、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先秦 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6、首尾相救救:援助。头和尾相互援助。比喻前后互相援助。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有蛇于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
37、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38、口耳相承谓接受传闻。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口耳相承,猥有所称引。”
39、浪子宰相指北宋徽宗时宰相李邦彦。《三朝北盟会编》:“邦彦尝自言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而都人亦呼季彦为浪子宰相。”
40、相习成风习:习惯。指都习惯于某种做法或看法,而成为一种风习。宋 高登《高东溪集 蔽主下》:“各挟所能以媒进,阿谀软熟,相习成风。”
41、两虎相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42、同声相应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43、相去悬殊比喻相差很远。
44、相切相磋相互研讨。春秋·齐·管仲《管子·弟子职》:“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
45、两相情愿两方面都愿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46、相得益章指互相配合、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47、本相毕露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第三种人’杜衡辈,标榜超然,实为群丑,不即本相毕露,知耻者皆羞称之,无待这里多说了。”
48、出入将相犹出将入相。宋·欧阳修《相州尽锦堂记》:“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
49、虚左相待虚:空着;左:古代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回:“素闻老先生品位崇高,学问醇正,敬以参谋之位,虚左相待。”
50、箕裘相继箕:簸箕。裘:皮袍。比喻子继父业。明·无名氏《精忠记·赏春》:“愿百年奕叶传芳,好儿孙箕裘相继。”
51、面面相窥同“面面相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麝月等依言分头各处追问,人人不晓,个个惊疑。麝月等回来,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窥。”
52、遥呼相应见“遥相呼应”。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六年》:“蒙古尽驱其家属来攻,父子兄弟,往往遥呼相应,由是人无固志,故所至郡邑皆下。”
53、同美相妒妒:忌妒。指容貌或才情好的人互相忌妒。《素书·安体》:“同美相妒,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李斯是也。”
54、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55、相时而动相时:看准时机。观察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而行动。《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56、相煎何急煎:煮;何:多么;急:紧迫。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7、首尾相连见“首尾相继”。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黄巾来寇,融战败,走保都昌,时袁、曹、公孙首尾相连,融兵弱粮寡,孤立一隅,不与相通。”
58、备位将相备位:充数,徒有其位。指白占据将相要位。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
59、反戈相向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60、刮目相看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