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相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相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瓜葛相连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随在别的物体上。①比喻辗转攀连的社会关系。②比喻两件事或两个人相互牵联的关系。三国·魏·曹叡《种瓜篇》:“与君新为婚,瓜葛相结连。”
2、死伤相藉藉:以物衬垫。死亡受伤者相互枕藉而卧。形容伤亡者多。《元史·世祖纪》:“以致师出连年,死伤相藉,系累相属,皆彼宋自祸其民也。”
3、患难相共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只因何玉凤、张金凤彼此性情相照、患难相共……不同寻常姐妹。”
4、盐梅相成盐味与酸味相调和。比喻济世的贤臣。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窃意二老(太公、伯夷)受文王之养,平居暇日,同堂合席,念王室之如毁,固欲起而救乱;思冠冕裂,又恐因而阶乱,故水火相济,盐梅相成,各以一事自任。”
5、风流宰相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宰相。《南史·王俭传》:“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盖自况也。”
6、相机而言相机:观察当时情况。观察适当的情况说话明·汤显祖《南柯记·象谴》:“倘若吾王问及,不免相机而言。”
7、同美相妒妒:忌妒。指容貌或才情好的人互相忌妒。《素书·安体》:“同美相妒,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李斯是也。”
8、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旧唐书·忠义传·王义方》:“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
9、相时度力相:察看。观察时机,估算力量。唐·司空图《题东汉传后》:“君子救时虽切,必相时度力,以致其用。”
10、相形见绌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清 李绿园《歧路灯》:“见娄朴,同窗共砚,今日相形见绌。难说心中不鼓动么?”
1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汉·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2、青眼相加青眼:眼睛平视。表示对人喜欢或尊敬。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13、食宿相兼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汉 应劭《风俗通 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14、貂狗相属指真伪或优劣混杂在一起。唐·崔倬《叙石幢事》:“倬自幼学慕习鲁公书法……惜奇高踪堙没,遂命攻治其伤残,补续其次,虽真赝悬越,貂狗相属,且复瞻仰鲁公遗文,昭示于后矣。”
15、鼓旗相当同“旗鼓相当”。《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16、安危相易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先秦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17、相得益彰益:更加;彰:明显。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18、衣钵相承衣钵:僧尼穿的袈裟和盛饭的器皿。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与继承。郭沫若《韩非子的批判》:“韩非书中屡次引用申子,正表明其衣钵相承。”
19、鼓角相闻鼓角:鼓和号角。形容军队戒备不懈,纪律森严。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0、大相径庭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21、金相玉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汉 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22、虚左相待虚:空着;左:古代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回:“素闻老先生品位崇高,学问醇正,敬以参谋之位,虚左相待。”
23、怒目相视
24、生死相依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
25、鹬蚌相持《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26、不相上下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27、兴丞相叹兴:兴起;丞相:宰相;叹:感叹。感叹人的贤与不肖,关键在于自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28、白眼相看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29、形影相顾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晋书·桓温传》:“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
30、拔刀相向指动武。《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
31、祸乱相寻寻:连续不断而来。祸患战乱接连不断地发生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河日下,武人专横,政客捣乱,而无法收拾也。”
32、相与为一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汉 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同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33、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3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5、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宋 陈亮《送陈给事去国启》:“眷此设心,无非体国;然用舍之际,休戚相关。”
36、七相五公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
37、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38、相辅而行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
39、口口相传不著文学,口头相传。宋 洪迈《夷坚丙志 黄十翁》:“汝还世五年,传吾语于人间,作善者即生人世,受安乐福;作恶者万劫不回,受无间苦。令闻此者口口相传。”
40、首尾相援谓前后互相照应。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惟首尾相援,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于此矣。”
41、相待如宾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
42、反戈相向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43、自相惊扰自己人互相惊吓不安。《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44、相见恨晚为见面相识太晚而遗憾。形容与新结交的朋友相处十分投合。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45、积不相能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淡,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46、洋相百出尽是逗人发笑的怪样子。
47、辅车相将见“辅车相依”。清·叶方蔼《关陇平》诗:“面蜀肘凉,辅车相将。”
48、两虎相争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战国策 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 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明 徐元《八义记 张维评话》
49、路见不平,拔剑相助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明·洪楩《杨温拦路虎传》:“今见将军,乃是我恩人,却在此被劫,自当效力相助!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50、相安相受谓互相帮助,使彼此安居。
51、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52、大相迳庭谓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清·厉鹗《<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跋》:“嗟呼!几何不与吕公论世尚友之旨大相迳庭也哉!”
53、同恶相济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54、括目相待用不同于以前的新的眼光来看待。
55、萍水相遇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9回:“我与足下未遇之先,已受先施之惠,及至萍水相遇,怎好为我破格!”
56、相沿成习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一章:“在石湖,若干年来相沿成习,所有的红白喜事,大小寿庆,逢年过节,请客送礼,少不了一条红荷包鲤。”
57、不相违背指不会互相不符。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结束其传统的对外妥协,对内用兵、对民压迫的错误政策,将国民党引导到和人民愿望不相违背的地位。”
58、相得无间相得:彼此投合;间:嫌隙。彼此投合,没有隔阂清·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一旦相遇,遂不觉胶之投漆,相得无间,宜其倾倒之至也。”
59、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60、不打不成相识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