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相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相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表里相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资治通鉴 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
2、声气相求指志同道合,意气相投。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3、犬牙相制制:牵制。指地界连接,如犬牙交错,可以互相牵制。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
4、馁殍相望馁殍:饿死的人;相望:相互连接。形容饿死的人非常多。唐·陆贽《请减京东……粮事宜状》:“烟火殆绝,都市之内,馁殍相望。”
5、倒屣相迎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粲传》:“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6、目目相觑同“面面相觑”。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我恰才见阿妈和四个叔叔都目目相觑,其中必然暗昧。”
7、陌路相逢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八回:“我与你家小姐陌路相逢,欲言恩,恩深难言;欲言情,又无情可言。”
8、冤冤相报佛家语;认为冤仇终会有报应。也指仇人互相报复。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又谁知苍天有眼,偏争他来早来迟,到今日冤冤相报,解愁眉顿作欢眉。”
9、相忘江湖指鱼在江湖里彼此相忘。形容彼此间无急切的需要而相互忘记,各不关心。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0、心手相应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梁书 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11、表里相符表里:指内外;符:符合。指表里如一明 方孝孺《王待制私谥议》:“惟三代之学,本诸身心,著于行事,发于文辞,表里相符,华质不爽。”
12、心口相应想的与说的相一致。唐·慧能《坛经·般若品》:“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
13、相去天渊天渊:天与深渊。比喻二者相差太远,差别极大。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一敬一肆,相去天渊;一圣一狂,亦判若黑白也。”
14、相煎太急形容兄弟或内部之间的残杀或破坏。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5、大相径庭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16、同恶相恤见“同恶相助”。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
17、枝叶相持比喻相互扶助。《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虎厄沤河洛之间,分为二周围……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沿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
18、赤心相待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
19、梁孟相敬原指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孟光相互敬爱。后泛指夫妇相敬。《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20、两瞽相扶两个瞎子互相搀扶。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帮助。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两瞽相扶,不伤墙木,不陷井穽,则其幸也。”
21、相提并论相提:相比;相对照;并:一起;并列;论:谈论;对待。把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22、息息相关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清 严复《救亡决论》:“二者皆与扎营踞地息息相关者也。”
23、相形失色形:对照。相比之下;显得不足。秦牧《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仙人掌终于锻炼出现在这样一种使普通植物为之相形失色的倔强性格和卓特风貌。”
24、同声相应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25、相类相从从:追随。同类的事物能相互感应。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6卷:“物遇相类相从,此龙吟云起,虎啸风生,道之交感,非类不可。”
26、相因相生互相承袭,互相促进。明·谢榛《四溟诗话》第四卷:“夫因朴生文,因拙生巧,相因相生,以至今日。”
27、相机而动观察时机,看到适当机会立即行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宜刚宜柔,相机而动。”
28、众口相传众人辗转述说。见“众口交传”。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
29、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30、同类相从谓物之同类者互相依从。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31、侯王将相王侯、武将和文臣。指古代统治阶级的上层代表势力。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32、玉质金相金、玉:比喻美好;质:本质;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汉 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33、唇齿相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与共。也作“唇齿相济。”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34、相映成趣相映:对照;趣:兴味。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朱自清《“子夜”》:“写冯云卿等三人作公债而失败,那不过点缀点缀,取其与吴赵两巨头相映成趣,觉得热闹些。”
35、奇正相生正面作战与奇袭相结合。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势》:“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36、相与为一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汉 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同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37、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38、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39、相持不下不下:不能解决。指双方势均力敌;互相抗争;各不相让;谁也战胜不了对方。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40、似曾相识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1、唇齿相须犹唇齿相依。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42、白衣卿相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宋 柳永《鹤冲天》词:“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43、两相情愿两方面都愿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44、转转相因因:因循。辗转相传,互相因循。东汉·班固《汉书·成帝纪》:“传以不知,周行天下”如淳注曰:“在位者皆不知阴阳时政,转转相因,故令后人遂不知也。”
45、呼吸相通比喻认识一致,利害相关。《清史稿 颜伯焘传》:“闽粤互为唇齿,呼吸相通。”
46、遥呼相应见“遥相呼应”。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六年》:“蒙古尽驱其家属来攻,父子兄弟,往往遥呼相应,由是人无固志,故所至郡邑皆下。”
47、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素:平时;识:了解。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爱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
48、瓜葛相连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随在别的物体上。①比喻辗转攀连的社会关系。②比喻两件事或两个人相互牵联的关系。三国·魏·曹叡《种瓜篇》:“与君新为婚,瓜葛相结连。”
49、犬牙相接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丧》:“甘州之诸屯,犬牙相接。”
50、守望相助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51、教学相长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教和学互相促进。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52、相反相成相:互相。互相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促成。现在用来表示相反之事物间有着同一性。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53、箕裘相继箕:簸箕。裘:皮袍。比喻子继父业。明·无名氏《精忠记·赏春》:“愿百年奕叶传芳,好儿孙箕裘相继。”
54、皮相之谈指只看外表,不求深入理解的肤浅见解。朱自清《经典常谈·诗》:“钟嵘说他“源出于《小雅》”,似乎是皮相之谈。”
55、仇人相见,分外眼睁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
56、肝胆相照形容对人忠诚;用真心相待。肝胆:比喻真诚的心。宋 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57、青眼相加青眼:眼睛平视。表示对人喜欢或尊敬。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58、相去几何去:距离。相差有多少呢?形容差距不大。《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59、拔刀相助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元 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60、形影相对同“形影相吊”。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1回:“余外就形影相对,差不多眼儿望穿,也不得周庸佑到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