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志而没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赍:怀抱着,带着;殁: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例子:林文忠公经世之才,可惜鞠躬尽瘁,赍志而没。(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基础信息
拼音jī zhì ér mò
注音ㄐ一 ㄓˋ ㄦˊ ㄇㄛˋ
繁体賫志而没
感情赍志而没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近义词赍志而殁、赍志以殁
英语die with one's ambition unfulfilled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欺人眼目(意思解释)
- 铜筋铁骨(意思解释)
-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意思解释)
- 客客气气(意思解释)
- 风云不测(意思解释)
- 发引千钧(意思解释)
- 寒花晚节(意思解释)
- 不以词害意(意思解释)
- 土鸡瓦犬(意思解释)
- 舌剑唇枪(意思解释)
- 一倡三叹(意思解释)
- 聪明一世(意思解释)
- 谏争如流(意思解释)
- 一夫荷戟,千人莫当(意思解释)
- 冲云破雾(意思解释)
- 有口难分(意思解释)
- 涣若冰消(意思解释)
- 分庭抗礼(意思解释)
- 吐丝自缚(意思解释)
- 损有余补不足(意思解释)
- 流言惑众(意思解释)
- 慧心妙舌(意思解释)
- 移宫换羽(意思解释)
- 旷世奇才(意思解释)
- 菟裘归计(意思解释)
- 绿肥红瘦(意思解释)
- 覆巢无完卵(意思解释)
- 大秤小斗(意思解释)
※ 赍志而没的意思解释、赍志而没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志高气扬 | 志气高昂而自得。 |
| 无名英雄 | 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英雄人物。 |
| 桑间之音 | 指淫靡的音乐。 |
| 天下鼎沸 |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里的水沸腾。比喻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焕散,惶惶思变。 |
| 粗俗之辈 | 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
| 自我吹嘘 | 比喻自我吹嘘、夸张。 |
| 旁文剩义 | 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
| 砥行立名 | 磨砺德行,建树功名。 |
| 说条念款 | 指做出多项承诺,多项保证 |
| 千日醉酒 | 喝了能醉一千天的酒。比喻好酒。 |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 反咬一口 | 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
| 琴瑟之好 | 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
| 不迁之庙 | 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
| 书缺简脱 | 简:古代书写的竹、木简;脱:丢失。指书简散佚残缺。 |
| 如椽大笔 |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
| 七步八叉 |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
| 优孟衣冠 | 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楚庄王终于感悟;封赠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场演戏;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 |
| 不拘细节 | 犹不拘小节。 |
| 膏唇岐舌 | 犹言膏唇拭舌。岐舌,谓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
| 投山窜海 | 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
| 抚掌击节 | 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
| 无恶不为 | 见“无恶不作”。 |
| 吉人自有天相 | 相:帮助,保佑。谓天佑善人。同“吉人天相”。 |
| 退藏于密 |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
| 断金零粉 | 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 |
| 另眼相看 |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
| 道不举遗 | 同“道不拾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