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没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没金饮羽 | 谓射箭入石,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 | 《韩诗外传》第六卷:“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 |
2、没齿难泯 | 没齿:终身。终身不能忘记。 | 明·陆采《怀香记·夕阳亭议》:“你果成得此事,下官感你的恩德,真是镂骨铭心,没齿难泯。” |
3、打着灯笼没处找 | 比喻很难得,不容易得到。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要再找我妹妹这么一个人儿,只怕走遍天下,打着灯笼没处找去。” |
4、击排冒没 | 谓攻击排斥,轻率而不顾一切。 | 唐·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者百千人矣。攻讦很怒,以辞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5、没屋架梁 | 比喻无中生有。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更有一等狠心肠的人,偏要从家门首打墙脚起:诈害亲戚,侵占乡里,受投献,窝盗贼,无风起浪,没屋架梁。” |
6、湮没罕闻 | 湮没:埋没。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鸿规盛烈,湮没罕闻。” |
7、没偏没向 | 指为人公正无私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9回:“我就怕你挑眼,先把话说明,没偏没向。” |
8、没毛大虫 | 没有毛的老虎。比喻凶猛的人或事物。 | 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这一把无情毒火,岂非是没毛大虫。” |
9、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 扁担没有挡头,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 |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他尚未计算到他的实力和他的企图之间的不相称,以致‘扁担没扎,两头打塌’,陷入目前的绝路。” |
10、纹丝没动 | 非常稳,一点儿也不动。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包兴道:‘方才看见了,纹丝没动。’” |
11、没心没绪 | 没有心思与情绪。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袭人等每日提心吊胆,宝玉也好几天不上学,只是怔怔的,不言不语,没心没绪的。” |
12、走头没路 | 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火器一齐发作,杀得他走头没路,大败亏输。” |
13、没深没浅 | 言行没分寸。 | 浩然《艳阳天》第109章:“瞧你这个人,办事怎么这么没深没浅哪!” |
14、生荣没哀 | 荣:光耀;没:通“殁”,死亡。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 | 唐·申堂构《唐故内常侍孙府君墓志铭》:“生荣没哀,身沉誉在。” |
15、没世难忘 | 没世:死。一辈子也忘不了。 | 《礼记 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
16、没查没利 | 谓言语不实。 | |
17、没情没绪 | 情绪低落的样子。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八卷:“崔宁到家中,没情没绪,走进房中,只见浑家坐在床上。” |
18、没头没脸 | 指不顾脸面或不顾一切,狠狠;也满头满脸。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5回:“那道士闻得此言,拦住门,一齐动叉钯、扫帚、瓦块、石头,没头没脸,往里面乱打。” |
19、没嘴葫芦 | 没有嘴的葫芦。比喻不善言谈或说话很少的人。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 |
20、没精打采 | 精:精神;采:神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致。形容精神萎靡;不振作、不高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归至怡红院中。” |
21、有声没气 | 见“有声无气”。 | 茅盾《林家铺子》六:“林先生叹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方才有声没气地说道:‘让我死在那边就是了……’” |
22、好心没好报 | 一片好心肠却得不到好的报答。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出了好心没有好报,看来为人也很有限。” |
23、没石饮羽 | 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 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
24、没衷一是 | 衷:折中。指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 | 郭沫若《盲肠炎 一个伟大的教训》:“就我见闻所及,论者的意见仍属没衷一是。” |
25、月没参横 | 见“月落参横”。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友在门,饥不及餐。” |
26、有嘴没心 | 见“有嘴无心”。 | |
27、苍蝇不抱没缝的蛋 | 形容自身不正,坏事才会找到头上。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 |
28、头没杯案 | 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
29、没齿不忘 | 没齿终生。一辈子也忘不了。 | 汉 张衡《同声歌》:“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
30、有钱买马,没钱置鞍 | 有钱买一匹马,却没有钱添置马鞍。比喻用钱不当,花得起大钱,却花不起必要的小钱。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1回:“你看这‘有钱买马,没钱置鞍’的事么!有本儿开铺子,倒没有厨柜了。” |
31、没斤没两 | 没有大小、份量。指人做事不分轻重。 | |
32、没精没彩 | 犹没精打彩。 |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他心头突然一沉……没精没彩地踱到学校里。” |
33、没根没据 | 指没有依据的事物或论点。 | |
34、没羽之虎 | 比喻怪石。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六卷:“楚能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 |
35、血流没足 | 足:脚。形容死伤很多,流血淹没了脚面。 | 《三辅旧事》:“武帝发兵攻卫太子,连闻五日,白虎门前沟中,血流没足。” |
36、八字没见一撇 |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第三卷:“《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
37、没眉没眼 | 眉目不清,形容一塌糊涂的样子。也指没有脸面。 | 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五章:“上面是扳鳌抓角的桥亭,已经多年没有修理,金碧彩画全着尘土糊得没眉没眼。” |
38、没脸没皮 | 不知羞耻,不要脸面。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你这个没脸没皮的东西,滚出去!” |
39、没世不渝 | 终身不变。 | 郭沫若《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一直到鲁迅的病殁,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的。” |
40、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
41、没魂少智 | 智:智慧。形容失魂落魄的样子。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晃大舍因一连做了两个梦,又兼病了两场,也就没魂少智的。” |
42、珠沉玉没 | 比喻女子殒没死亡。 | 唐·秦贯《唐故荥阳郑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柑墓志铭》,“珠沉玉没兮,人谁靡份,桂殒兰凋兮,共泣摧香。” |
43、走投没路 | 没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你如今走投没路。我和你去李家叔叔讨口饭儿吃咱。” |
44、有天没日 | 比喻说话毫无畏惧和顾忌。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2回:“拿这有天没日头的事压枉奴。就是你与的簪子,都有数儿,一五一十都在。” |
45、没世无称 | 死后名声不能为人所颂扬。指死后没有名声,不为人所知。亦作“没世无闻”。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白驹过隙,没世无称,可为寒心刻骨也。” |
46、赍志没地 | 赍:怀抱着,带着;没: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 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
47、没世不忘 | 一辈子也忘不了。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所以没世不忘也。” |
48、没上没下 | 不分尊卑长幼,没有礼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 |
49、埋没人才 | 不重视有才能的人,让其不能发挥作用。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4回:“如此佳人,当日把他误作男装,若非孤家看出,岂非埋没人才。” |
50、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 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3回:“这是送上门的。你老人家休错这主意,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
51、少头没尾 |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或办事不周到。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6回:“这是王贤弟你办的事,少头没尾的。” |
52、没身不忘 | 没身:终身。一辈子不能忘记。 | 宋·陈亮《众祭孙冲季文》:“失声而号,痛裂肺肠。何以尉子?没身不忘。” |
53、朝闻夕没 | 早晨闻道,晚上可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并序》:“朝闻夕没,先民所思,何用诔德?” |
54、口没遮拦 | 指说话没任何顾忌,信口胡言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迷的将言语摧残。” |
55、没头没脑 | 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夏主簿遭此无妄之灾,没头没脑的被贪赃州官收在监里。” |
56、没完没了 | 没有完结的意思 | 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不算,还他妈的乱抢乱夺。” |
57、没巧不成话 | 无巧不成书。指非常凑巧。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没巧不成话。’这妇人手里拿叉杆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恰好打在那人头巾上。” |
58、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 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59、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 指如果没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
60、有要没紧 | 一幅要紧不要紧的样子。指不紧张,不着急。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5回:“我且有要没紧,慢慢的仔细寻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