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杖:用棍子打。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小菙则待笞,大杖则逃。”
例子: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4回:“古人有云: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此不过谓一家父子之间教训督责,当父母盛怒之时,以大杖加来,或受重伤,反使父母……”
基础信息
拼音xiǎo zhàng zé shòu,dà zhàng zé zǒu
注音ㄒ一ㄠˇ ㄓㄤˋ ㄗㄜˊ ㄕㄡˋ,ㄉㄚˋ ㄓㄤˋ ㄗㄜˊ ㄗㄡˇ
繁体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感情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对父母的态度。
近义词小受大走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多言或中(意思解释)
 - 尨眉皓发(意思解释)
 - 送抱推襟(意思解释)
 - 孝思不匮(意思解释)
 - 貌如其心(意思解释)
 - 畸流洽客(意思解释)
 - 别具手眼(意思解释)
 - 妒富愧贫(意思解释)
 - 覆盂之固(意思解释)
 - 巾帼奇才(意思解释)
 - 龙拏虎攫(意思解释)
 - 褪前擦后(意思解释)
 - 长绳系景(意思解释)
 - 趁哄打劫(意思解释)
 - 陨身糜骨(意思解释)
 - 无般不识(意思解释)
 - 逐浪随波(意思解释)
 - 掷地之材(意思解释)
 - 饮至策勋(意思解释)
 - 又作别论(意思解释)
 - 奋不顾生(意思解释)
 - 全功尽弃(意思解释)
 - 琴断朱弦(意思解释)
 - 多吃多占(意思解释)
 - 积习难除(意思解释)
 - 终日而思(意思解释)
 - 一面之辞(意思解释)
 - 拣精剔肥(意思解释)
 
※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意思解释、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披榛采兰 |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 
| 无庸置辩 |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用不着争辩。 | 
| 绿惨红愁 | 指妇女的种种愁恨。绿、红,指黑鬓红颜。 | 
| 长揖不拜 | 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 | 
| 一致百虑 | 一致:趋向相同;百虑:各种考虑。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儒家指虑虽种种,理归于一。 | 
| 向平之愿 | 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向平的心愿。指子女婚嫁之事。 | 
| 烂若披锦 | 形容文辞华丽。 | 
| 病急乱求医 | 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好坏就去就诊。比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 | 
| 跋前踕后 |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 
| 牵强附合 | 犹言牵强附会。 | 
| 战战栗栗 | 见“战战栗栗”。 | 
| 重重叠叠 | 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或指反反复复。 | 
| 虚名在外 | 虚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名声。在外界有一个虚而不实的名声。 | 
| 不可以道里计 | 计:计算。不能用里程来计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 | 
| 犒赏三军 | 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宫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 
| 瓜田之嫌 | 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 
| 飞蛾投焰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 劳逸结合 | 逸:原指安乐;安闲。这里指休息。工作和休息相结合。指既要积极工作;又要适当休息。 | 
| 喃喃细语 | 形容小声说话。 | 
| 筑室反耕 | 筑:建造;反:通“返”,归返。指部队做长久驻扎的打算。 | 
| 非日非月 | 非:不论;月:月夜。不论白昼或黑夜。形容不分昼夜。 | 
| 布袋里老鸦 | 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 
| 衣香人影 | 衣服上的香气,人的影子。写女性的气息形体。 | 
| 鸟惊鱼骇 | 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 
| 抱令守律 | 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 | 
| 口诵心惟 | 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 | 
| 高才捷足 | 才:才能;捷:迅速,快捷。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 | 
| 花晨月夕 |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