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大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大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夸诞大言夸诞:荒诞不经;大言:大话。指荒诞不切实际的大话《魏书·释老志》:“夸诞大言,不本人情。”
2、粗心大意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细心;不谨慎;马马虎虎。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指人少年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狮子大开口比喻要价或所提条件很高。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狮子大开口,做一个门户势子,等候来人,上中下三路,皆不能出其匡郭。”
5、大动肝火大怒。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回:“毛虎听了,不觉大动肝火。”
6、涣汗大号①谓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②谓帝王发布号令。《易·涣》:“九五,涣汗其大号。”孔颖达疏:“人遇险厄惊怖而劳,则汗从体出,故以汗喻险厄也。九五处尊履正,在号令之中,能行号令以散险厄者也。”
7、大事已然指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8、来日大难表示前途困难重重。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9、无伤大雅伤:妨害;大雅:雅正;正道。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像这种当个顽意儿,不必问他真的假的,倒也无伤大雅。”
10、大辩若讷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1、无大无小①无论大小。谓举国上下。②不分年长年幼、辈份大辈份小。《周书·文帝纪上》:“公昔居管辖,恩信著闻,今无大无小,藏愿推奉。”
12、大公至正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13、小屈大伸屈:委屈。伸:展开,发挥出来。先能够受点委屈,而后会大有作为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云合雾集,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
14、大门不出,二门不进
15、大才榱槃指有大才干的人。同“大才槃槃”。
16、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17、大难临头难:灾祸;临:到来。大灾大祸降临头上。庄周《庄子 秋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18、大隐朝市朝市:朝廷和集市。指真正的隐士不必隐居山林,可以隐居在闹市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19、夜郎自大夜郎: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大:自以为很大。比喻孤陋寡闻;妄自尊大。西汉 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20、狗窦大开狗窦:狗洞。嘲笑人缺牙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21、大风之歌指汉高祖的《大风歌》。比喻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唐·宋之问《奉和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
22、齐大非耦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23、绿林大盗指聚集山林的强盗。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24、豁然大悟形容彻底晓悟。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25、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宗璞《南渡记》第六章:“岂不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李姐姐身体会好起来。”
26、为小失大为了小利,造成巨大损失。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诉了大老爷,找你点错处,革掉了你,你能为小失大吗?”
27、高门大族高门:显贵的家族;大族:声势煊赫的家族。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因他是个市户出身,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他的。”
28、志大才短志:抱负。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29、阐扬光大发扬光大,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明 李贽《与焦弱侯书》:“待木之人,望兄速了业缘,以阐扬光大此学为不朽事业。”
30、随大流顺着多数人说话或办事。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一章:“其余的人,有一多半是随大流、瞎起哄罢了。”
31、如临大敌临:面对着。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旧唐书 郑畋传》:“畋还镇,搜乘补卒,缮修戎仗,浚饰城垒,尽出家财以散士卒。昼夜如临大敌。”
32、人心大快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立枷》:“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33、高门大屋高门:指富贵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门之家。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34、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论语 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小大由之。”
35、大动干戈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6、心粗胆大心地粗疏,胆子很大。形容野心勃勃,肆无忌惮。亦作“心粗胆壮”。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四折:“这厮便倚强凌弱,心粗胆大,怎敢来俺庄上。不由的忿气夯胸膛。”
37、大显身手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38、经始大业经始:开始营造,指开创事业。指开基立国的大事业。《晋书·乐志》:“经始大业,创造帝基。”
39、艴然大怒艴然:恼怒地。形容人十分恼怒。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看罢,艴然大怒。”
40、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行为则须端方不苟;胆量要大,心思要缜密。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41、落落大方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42、罪莫大焉罪恶之大无过于此。形容罪大恶极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五年》:“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適立庶,又披其色,将以赦罪,罪莫大焉。’”
43、独揽大权揽:把持。一个人把持着权力,独断专行。欧阳山《三家巷》:“不是我小弟看中这份官职,贪恋这份钱财,可总不能让那些赤化分子独揽大权,为所欲为。”
44、豁达大度豁达:开朗;大度:气量大。形容人心的开阔;有度量;能容人。晋 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45、大出风头指成为舆论注意的中心,出头露面,显示个人的表现。林语堂《谈中西文化》:“记得民国二十四年,中国戏剧诗文在外国大出风头。”
46、兹事体大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东汉 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47、长篇大套大段的议论、言论或长篇的文章。《红楼梦》第七回:“见王夫人正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
48、大智若愚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49、大煞风景煞:同“杀”;损伤;消减。大大损伤风景自然美。形容大大地损伤兴致。唐 李商隐《杂纂》:“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50、不登大雅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见“不登大雅之堂”。
51、大相迳庭谓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清·厉鹗《<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跋》:“嗟呼!几何不与吕公论世尚友之旨大相迳庭也哉!”
52、大匠不斫大匠: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斫;砍削。高明的匠人不用斧头砍削。比喻居高位的人不逞小智,不代下司职。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公》:“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计,大兵不寇。’”
53、芟夷大难芟:删除杂草;芟夷:削平;难:灾难。削平大乱。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54、高名大姓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请问仙乡何处,高名大姓,因甚到此?”
55、大处着眼着眼:观察。指从整体;长远或大的方面观察;考虑。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处着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56、大梦方醒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从长期的错误、蒙蔽或迷茫中开始醒悟过来。同“大梦初醒”。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 俄侵外蒙、英侵西藏》:“跪读之下,伏查现在时势既至如此,而活佛指示详明,譬如大梦方醒,群疑尽释,欣感无已。”
57、廓开大计廓开:阐述,发挥。阐发远大的谋略。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58、吃小亏得大便宜指暂时亏损一点期待将来的收益。
59、恢廓大度恢廓:宽大,开阔。心胸开阔,气量宏大,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后汉书·马援传》:“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60、大势所趋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