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走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斗鸡走犬同“斗鸡走狗”。《战国策·齐策一》:“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
2、阪上走丸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骛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
3、走身无路无路可走。比喻身陷绝境。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公子道:‘今走身无路,只得所天命,早晚是死,不得见你了。’”
4、奔走相告奔;走:跑。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宋 张孝祥《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诏天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
5、弃车走林《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后因以“弃车走林”喻临阵脱逃。《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
6、挺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7、走杀金刚坐杀佛杀:程度深;金刚:佛的侍从力士;佛:佛教徒对释迎牟尼的简称。比喻劳逸苦乐不均。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1回:“不然,头里就赖他那两个,正是‘走杀金刚坐杀佛。’”
8、闯南走北奔走四方。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1章:“一个女子会几手武艺不难,难的是她是一个尚未出闺的大姑娘,能够带领一班人在江湖上闯南走北。”
9、牛马走指在皇帝前如牛马般奔走的人。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大帅连这句俗语还不知道吗。”
11、飞沙走石飞:使飞扬;走:使滚动。沙土飞扬;石子滚动。形容风力极大。唐 谷神子《博异志 吕乡筠》:“若人间吹之,飞沙走石,翔鸟坠地,走兽脑裂。”
12、牛童马走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13、走马章台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汉书·张敞传》:“然倘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14、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15、兔走鹘落见“兔起鹘落”。明·宋濂《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鹘落,瞬目辄失。”
16、东走西顾比喻顾虑多。《古诗源》卷三:“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17、走马上任官员到职上任。指开始担任某项职务。五代 孙光宪《北梦琐言》:“车驾必谋幸蜀,先以称公走马赴任。”
18、鸡飞狗走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你看前两天那种搜索的样子,只就我们歇宿的那一家客寓,已经是闹得鸡飞狗走,鬼哭神号。”
19、飞针走线飞:使飞动;走:迅跑。针飞动;使线迅跑。形容缝补刺绣技巧熟练;动作敏捷;速度很快。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江湖上人称他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
20、乌踆兔走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元·柳贯《题<瀛洲仙会图>》诗:“茅龙飞去杳无迹,乌踆兔走双跳丸。”
21、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22、走笔题诗走笔:笔划得很快,指快速地写;题:写。形容才思敏捷。元·马致远《青山泪》第四折:“……爱他那走笔题诗,出口成章。”
23、挺鹿走险挺而走险。指事急之时,被迫冒险行事。语出《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择音(荫)’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24、走了和尚走不了庙人虽然走了,家却无法搬走。比喻难以逃脱。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溜了你就别回来!走了和尚走不了庙,看你有本事守得住那点地。”
25、大杖则走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26、走着瞧等着瞧。等过一段时间再下结论,再见分晓。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三章:“骑驴看书,走着瞧吧!”
27、行走如飞行:走路。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飞。清·李斗《扬州画舫录》第九卷:“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高视阔步,行走如飞。”
28、走斝飞觞斝、觥:古代酒器。形容宴饮气氛热烈。元·张可久《寨儿令·秋日宫词》:“泛羽流商,走斝飞觞。”
29、胡走游飞漫无目的,四处游荡。
30、抗尘走俗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南朝 齐 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31、高飞远走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32、横行直走见“横行直撞”。清·陈天华《警世钟》:“当初金鞑子、元鞑子,在中国横行直走,没有一个敢挡住他。”
33、走乡随乡走到哪里就顺随哪里的民情习俗。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是呀!应该走乡随乡才是。”
34、飞砂走石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唐 韩鄂《岁华纪丽 风》:“飞砂走石,风则从箕,月离于毕。”
35、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绝境。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36、疾走先得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同“疾足先得”。汉 焦赣《易林 损之井》:“秦失其鹿,疾走先得。”
37、走笔疾书走笔:笔行得很快;疾书:快速地写。形容写字熟练、快速。也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起来很快。
38、走花溜冰比喻吹牛,说大话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四回:“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冰的胡缠。”
39、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蠹:蛀虫;剖:破开;虻:蚊虫。蛀虫能毁坏梁柱,蚊虻可以赶走牛羊。比喻忽视微小的有害因素就会产生大的祸患。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40、走火入魔走火:过头。对某种事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后来妙玉观棋听琴,走火入魔;宝玉抛了通灵玉,着了红袈裟,回头是岸。”
41、贼走关门比喻事故发生后才采取措施。
42、走骨行尸行尸:会行走的尸体。比喻虽有形骸却没有灵魂,庸碌无能、毫无生气的人。元·无名氏《柳梢青》词:“走骨行尸,贪财竞色,枉销年月。”
43、畏影而走比喻庸人自扰。亦作“畏影恶迹”。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消畏影而走乎曰中者也。”
44、铤鹿走险①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同“铤而走险”。②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档案》:“诚恐川人骤见兵威,妄思自卫,铤鹿走险,风鹤皆惊。”
45、无路可走处于极限,到达不可能逾越之处。
46、走头没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火器一齐发作,杀得他走头没路,大败亏输。”
47、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铤:快跑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地。《左传 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48、走马到任指新委官员急速到任。后亦泛指接任新职。同“走马上任”。清 孔尚任《桃花扇 入道》:“今奉上帝之命封为游天使者,走马到任去也。”
49、走石飞沙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三国志 吴志 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50、弛声走誉指名声传扬。明袁宏道《钦叔阳秀才》:“三代而下,尽是此一种人,弛声走誉,比善人有恒,更觉完美。”
51、吃饭防噎,走路防跌吃饭时要防止被食物噎住,走路时要防止摔跤。形容处事小心谨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52、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53、兔走乌飞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唐 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 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54、飞檐走脊同“飞檐走壁”。《天雨花》第十一回:“小的曾学过飞檐走脊的本事,还能飞石打人,百发百中。”
55、东闯西走指没有目的和方向地四处闯荡。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回:“都是你这老不贤,养这祸根,终日纵他性子,任他东闯西走,惹祸招非,如今弄出事来了。”
56、望风而走听到风声或看到踪迹,马上逃遁清·吴璿《飞龙全传》第54回:“今又不能尽力拒敌,反是望风而走。”
57、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58、走头无路绝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水浒传》第五六回:“徐宁妻子并两个娅嬛,如热鏊子上蚂蚁,走头无路。不茶不饭,慌做一团。”
59、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60、释车下走释:放下,放开。下车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静。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行数百数,以驹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