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动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动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欢呼雷动欢呼的声音像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曾朴《孽海花》第23回:“只听那梨花林边,一个大孩子领了八九个狂童,欢呼雷动。”
2、动心娱目动心:为外物诱惑而感情波动;娱:快乐。打动人心并使人快乐。宋·陈亮《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及凡世间可动心娱目之事,皆斥去弗愿,若将浼我者。”
3、起兵动众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4、动心怵目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惧。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宋·陈亮《祭宗成老文》:“虽才俊比肩,可喜可愕,至于动心怵目,无所不有,然其厚德伟度,要不复前人比。”
5、动之以情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随便他如何导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只是不肯松口。”
6、哄动一时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曾朴《孽海花》第32回:“从此芳名大震,哄动一时,窟号销金,城开不夜,说不尽的繁华热闹。”
7、心动神驰心神向往。形容思慕情深,难以自持明·陆采《怀香记·兰闺复命》:“自从窥见韩生之后,心动神驰,眠思梦想。”
8、甄心动惧敬慎而保持警惕。《逸周书·道法》:“甄心动惧日顷。”
9、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10、一动不动指静止不动或懒得活动。王朔《浮出海面》:“我继续一动不动地凝视他们,这对可怜的情人实在无法保持冷静,松开嘴,忿忿地起身走了。”
11、动中肯綮动:往往,每每;中:切中,打中;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问题的关键。指常常击中要害或抓住问题的关键。战国·宋·庄周《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
12、轻举妄动轻:轻率;妄:胡乱;任意。不经慎重考虑;轻率任意地行动。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13、惊魂动魄形容十分恐惧。清 陈确《示儿帖》:“《易》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罪大而不可解。’每读《易》至此,未尝不惊魂动魄,心胆堕地也。”
14、发威动怒威:威力,威风。发威风,动怒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5回:“你们太闹的不像了,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
15、大动肝火大怒。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回:“毛虎听了,不觉大动肝火。”
16、昂昂不动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形容目中无人,十分傲慢的样子。楚剧《葛麻》第一场:“见了员外,昂昂不动,岂不是丢了一个揖?”
17、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孙武《孙子 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18、动如参商参、商:星名。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二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比喻长时间的分离难以会面,如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唐·杜甫《赠卫八处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19、神飞色动神:精神;色:脸色。脸上的表情极其生动焕发。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9回:“素臣细说在外之事,说到危险处,三人魄战心惊;说到爽快处,三人神飞色动。”
20、金风未动蝉先觉金风:秋风;蝉:知了。秋风未起而蝉已经先知道。比喻事先觉察到将要发生的事情。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可知道金风未动蝉先觉,那宝剑得来你怎消?”
21、冷血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
22、动人心弦动人:感动人;心弦:指受感动而引起共鸣的思想感情。形容非常动人。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
23、山摇地动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宋书 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24、灵机一动灵机:灵巧;灵活的心思。形容灵敏机智;突然想出办法或主意。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卷:“俄延了半响,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
25、骇心动目犹言惊心动目。宋·苏轼《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传观左右,失手坠于江中,乃祷于神,愿复得之,当藏之庙中,为往来者骇心动目诡异之观。”
26、原封不动封:封口。原意为原来贴好的封口一点也没变动。比喻一切照原样;丝毫没有变动。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小娘子道:‘日日与主翁来看炉,是原封不动的,不知何如?’”
27、鹓动鸾飞鹓、鸾都为传说中的瑞鸟。比喻高贵之人。
28、变动不居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孔颖达疏:“言阴阳六爻更互变动,不恒居一体也。”
29、行军动众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
30、雷动风行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雷动风行,天下方如草之偃。”
31、风吹草动微风一吹;草就晃动。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32、百动不如一静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你去了,我又寻思,百动不如一静的。”
33、静极思动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就希望有所改变。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静极思动,阴尽生阳。”
34、大动干戈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5、轰动一时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指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多用来形容影响大。也作“哄动一时”。鲁迅《马上日记》:“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
36、神动色飞神:精神;色:脸色。脸上的表情极其生动焕发。明·王錂《春芜记·宸游》:“妯本巫山神女,适见楚国襄王,资妾往事,遂尔神动色飞。”
37、兴兵动众同“兴师动众”。汉·张竦《为刘嘉作奏称莽功德》:“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38、耸动听闻耸:通“悚”,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职臣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固已耸动听闻矣。”
39、目动言肆谓神色不安,语调失常。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二年》:“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
40、按兵不动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41、行动坐卧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浩然《艳阳天》第52章:“把他这一程子的行动坐卧都摆出来看看,还不明白吗?”
42、纹丝不动一点也不动。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8回:“金莲坐在床上,纹丝儿不动,把脸儿沉着。”
43、蜎飞蠕动蜎:通“翾”,飞翔。昆虫等小动物飞行或蠕动。《鬼谷子·揣》:“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
44、相时而动相时:看准时机。观察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而行动。《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45、不动声色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46、文风不动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不动。”
47、持刀动杖持:拿。杖:木棒。指动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谁闹来着?你先持刀动杖的闹起来,倒说别人闹。”
48、自动自觉自己主动去做。
49、动荡不定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50、纹丝没动非常稳,一点儿也不动。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包兴道:‘方才看见了,纹丝没动。’”
51、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宋 苏轼《西江月 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52、动手动脚指动手打架、动脚踢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你却不可躁暴,便去动手动脚。打搅了事,那时我不管你。”
53、声动梁尘形容歌声嘹亮动人。汉·刘向《别录》:“汉兴,鲁人虞公善雅乐,发声尽动梁上尘。”
54、怦然心动怦然:形容心跳。指由于受到某种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发生了变化。战国 楚 宋玉《九辩》:“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55、动天地,感鬼神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56、惊群动众见“惊师动众”。明·袁宏道《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群动众。”
57、一波才动万波随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宋 惠洪《冷斋夜话 船子和尚偶》:“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58、闻风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风:消息。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59、行师动众谓指挥大军作战。《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癸丑,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60、一言一动一句话和一个行动。也指每句话和每一个行动。朱自清《山野掇拾》:“他们于一言一动之征,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