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动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动荡不安 |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 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
2、持刀动杖 | 持:拿。杖:木棒。指动武。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谁闹来着?你先持刀动杖的闹起来,倒说别人闹。” |
3、动之以情 | 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随便他如何导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只是不肯松口。” |
4、原封未动 | 见“原封不动”。 | 《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竹签的来历》:“过节那天设的酒肴,都原封未动,大家感到奇怪。” |
5、一波才动万波随 | 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 | 宋 惠洪《冷斋夜话 船子和尚偶》:“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
6、动人心脾 | 形容使人感动与震惊。 |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先秦的散文》:“他们的长处,在于能够度察天下的大势而出之以引人入胜的妙喻好句,出之以动人心脾的危辞险语。” |
7、大动干戈 |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8、怦然心动 | 怦然:形容心跳。指由于受到某种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发生了变化。 | 战国 楚 宋玉《九辩》:“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
9、生动活泼 | 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活跃。 | 毛泽东《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应当提倡讲话,应当是生动活泼的。” |
10、勇动多怨 | 勇动:鲁莽妄动。鲁莽妄动必招致很多怨恨。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智慧外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贵。” |
11、山摇地动 | 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 | 《宋书 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
12、动天地,感鬼神 | 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 | 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
13、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 《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
14、纹风不动 | 形容一点儿也不动,非常稳固。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四回:“瞧了瞧,街门关紧,推了推,纹风不动。” |
15、上下浮动 | 短促而反复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地移动。 | |
16、动静有常 | 常: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 | 《周易·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
17、动如参商 | 参、商:星名。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二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比喻长时间的分离难以会面,如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 | 唐·杜甫《赠卫八处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
18、待时而动 | 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 《周易 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
19、嚎天动地 | 大声哭叫。形容极端悲痛。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凤姐儿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 |
20、轻举妄动 | 轻:轻率;妄:胡乱;任意。不经慎重考虑;轻率任意地行动。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
21、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
22、震天动地 |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
23、动不失时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机。” |
24、鹓动鸾飞 | 鹓、鸾都为传说中的瑞鸟。比喻高贵之人。 | |
25、动中肯綮 | 动:往往,每每;中:切中,打中;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问题的关键。指常常击中要害或抓住问题的关键。 | 战国·宋·庄周《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 |
26、欢呼雷动 | 欢呼的声音像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 | 曾朴《孽海花》第23回:“只听那梨花林边,一个大孩子领了八九个狂童,欢呼雷动。” |
27、无动于衷 | 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
28、麋沸蚁动 | 比喻社会秩序很乱。 | 《淮志子·兵略训》:“天下为之麋沸蚁动,云彻席卷。” |
29、倾巢出动 | 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 罗广斌《红岩》第六章:“哪怕是一点最小的风吹草动,触及了蛛丝牵动了蛛网,便会立刻引起这座巨大巢穴里的蜘蛛们的倾巢出动。” |
30、行师动众 | 谓指挥大军作战。 |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癸丑,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
31、动心娱目 | 动心:为外物诱惑而感情波动;娱:快乐。打动人心并使人快乐。 | 宋·陈亮《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及凡世间可动心娱目之事,皆斥去弗愿,若将浼我者。” |
32、声动梁尘 | 形容歌声嘹亮动人。 | 汉·刘向《别录》:“汉兴,鲁人虞公善雅乐,发声尽动梁上尘。” |
33、静极思动 | 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就希望有所改变。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静极思动,阴尽生阳。” |
34、灵机一动 | 灵机:灵巧;灵活的心思。形容灵敏机智;突然想出办法或主意。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卷:“俄延了半响,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 |
35、岿然不动 | 高大挺立;难以撼动。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
36、楚楚动人 | 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 | 清 徐瑶《太恨生传》:“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 |
37、昂昂不动 | 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形容目中无人,十分傲慢的样子。 | 楚剧《葛麻》第一场:“见了员外,昂昂不动,岂不是丢了一个揖?” |
38、嵬然不动 | 嵬然:高大的样子。形容高耸挺立,稳固而不为外力所动。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 |
39、兴师动众 | 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兴、动:发动;众:指大队人马。 | 《吴子 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
40、一动不动 | 指静止不动或懒得活动。 | 王朔《浮出海面》:“我继续一动不动地凝视他们,这对可怜的情人实在无法保持冷静,松开嘴,忿忿地起身走了。” |
41、感天动地 | 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义柔禅师》:“诸佛出世,说法度人,感天动地;和尚出世,有何详瑞?” |
42、蠢蠢思动 |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策划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 沙汀《困兽记》:“而这个念头,近来正又蠢蠢思动的激荡着他,叫他得不到安静。” |
43、牵一发而动全身 | 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 清 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
44、毫不动摇 | 丝毫也不会改变意志。 | 毛泽东《愚公移山》:“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 |
45、自动自觉 | 自己主动去做。 | |
46、动手动脚 | 指动手打架、动脚踢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你却不可躁暴,便去动手动脚。打搅了事,那时我不管你。” |
47、不可动摇 | 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 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
48、神色不动 | 神色:神情面容。遇到意外或紧张的情势,能镇静对待,表情不变。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
49、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50、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 | 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纣:商纣。指碰到好人以礼相待,遇到坏人以武相待。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8卷:“遇文王兴礼乐,遇桀纣呈干戈。” |
51、不动声色 |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 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
52、百动不如一静 | 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你去了,我又寻思,百动不如一静的。” |
53、劳民动众 | 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 | 《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纪年之挽粟飞刍,继日而劳民动众,常烦漕运,不给供须。” |
54、行动坐卧 | 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 | 浩然《艳阳天》第52章:“把他这一程子的行动坐卧都摆出来看看,还不明白吗?” |
55、原封不动 | 封:封口。原意为原来贴好的封口一点也没变动。比喻一切照原样;丝毫没有变动。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小娘子道:‘日日与主翁来看炉,是原封不动的,不知何如?’” |
56、此动彼应 | 见“此发彼应”。 | 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君之于民,如脑筋于耳目手足,此动彼应,顷刻而成。” |
57、惊天动地 |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58、无动于中 |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 朱熹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
59、伤筋动骨 | 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打的来伤筋动骨,更疼似悬头刺股。” |
60、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