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文谲谏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出处:《毛诗序》:“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例子:清·钱谦益《宋比玉过访虞山》:“突兀长篇赋荔支,主文谲谏起人思。”
基础信息
拼音zhǔ wén jué jiàn
注音ㄓㄨˇ ㄨㄣˊ ㄐㄩㄝˊ ㄐ一ㄢˋ
繁体主文譎諫
感情主文谲谏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婉言规劝。
反义词犯言直谏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争妍斗奇(意思解释)
 - 春光如海(意思解释)
 - 深山密林(意思解释)
 - 手疾眼快(意思解释)
 - 撑天拄地(意思解释)
 - 宁可信其有(意思解释)
 - 峨冠博带(意思解释)
 - 没精打采(意思解释)
 - 俛首系颈(意思解释)
 - 苍髯如戟(意思解释)
 - 饴含抱孙(意思解释)
 - 疑误天下(意思解释)
 - 横头横脑(意思解释)
 - 风向草偃(意思解释)
 - 一得之功(意思解释)
 - 囊萤照读(意思解释)
 - 显祖扬名(意思解释)
 - 利害相关(意思解释)
 - 盲目崇拜(意思解释)
 - 骄奢淫泆(意思解释)
 - 丑态毕露(意思解释)
 - 亡国灭种(意思解释)
 - 嬉笑怒骂(意思解释)
 - 泰阿倒持(意思解释)
 - 敬若神明(意思解释)
 - 有犯无隐(意思解释)
 - 鸿爪春泥(意思解释)
 - 铁石心肠(意思解释)
 
※ 主文谲谏的意思解释、主文谲谏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虑事多暗 | 考虑事情不明。 | 
| 耳顺之年 |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 
| 磨拳擦掌 | ①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②激动、气愤的样子。 | 
| 枝流叶布 | 同“枝布叶分”。 | 
| 美人计 | 三十六计之一,用美人引诱人上当。 | 
| 好整以暇 | 整:严整;暇:不急迫。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 
| 胆大于身 | 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 
| 标新竖异 | 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 
| 高不可攀 | 攀:攀登。高得无法攀登。形容很难达到。也形容高高在上;难以亲近。 | 
| 夏炉冬扇 |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 
| 无师自通 |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 
| 龃龉不合 | 龃龉:上下牙齿不相配合。喻意思不合,有分歧。 | 
| 士为知己者死 |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 
| 逃之夭夭 | 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 
| 听天由命 |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作主观努力;这是一种宿命论思想。听:任凭;由:顺随。 | 
| 分进合击 | 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 
| 涓滴归公 | 涓滴: 小水点; 比喻极小或极少的东西。 非所应得的东西; 虽然极少极微; 都要缴公; 自己绝不侵占。 | 
|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 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 
| 目知眼见 |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 
| 食不餬口 | 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 
| 神不知,鬼不觉 | 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 
| 词约指明 |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 
| 投桃报李 |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 
| 立人达人 |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 
| 挑拨离间 | 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挑拨:引起;挑动;离间:隔开、拆散;使人不和睦。 | 
| 忠心赤胆 | 形容十分忠诚。 | 
| 危急存亡 | 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 
| 变风易俗 |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