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不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
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例子:《元史·察罕传》:“尝以病请告……顾李孟曰:‘知止不辱,今见其人,’”
基础信息
拼音zhī zhǐ bù rǔ
注音ㄓ ㄓˇ ㄅㄨˋ ㄖㄨˇ
感情知止不辱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近义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声希味淡(意思解释)
 - 天覆地载(意思解释)
 - 有勇知方(意思解释)
 - 同源异流(意思解释)
 - 言之有物(意思解释)
 - 夕寐宵兴(意思解释)
 - 以誉为赏(意思解释)
 - 街头巷口(意思解释)
 - 平平庸庸(意思解释)
 - 昼警夕惕(意思解释)
 - 信口胡言(意思解释)
 - 言方行圆(意思解释)
 - 舟车楫马(意思解释)
 - 瑟弄琴调(意思解释)
 - 一无所闻(意思解释)
 - 白发红颜(意思解释)
 - 年深日久(意思解释)
 - 不知轻重缓急(意思解释)
 - 垂首丧气(意思解释)
 - 是可忍,孰不可忍(意思解释)
 - 旷日经年(意思解释)
 - 拱手听命(意思解释)
 - 祸福相依(意思解释)
 - 趋之若鹜(意思解释)
 - 不愧不怍(意思解释)
 - 雨卧风餐(意思解释)
 - 层台累榭(意思解释)
 - 南面百城(意思解释)
 
※ 知止不辱的意思解释、知止不辱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纡郁难释 | 纡郁:愁苦蕴结在胸中;释:消散。愁苦郁结,难以消释。 | 
| 惊神破胆 | 形容极其恐惧。 | 
| 柙虎樊熊 |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 
| 叩心泣血 | 形容悲痛之极 | 
| 照妖镜 | 传说能照出妖魔鬼怪原形的宝镜。比喻借以看穿阴谋诡计的事物。 | 
| 遮天盖地 | 形容数量多,占的面积大。 | 
| 拈轻掇重 | 轻的重的都要拿。谓要干的活很多。 | 
| 主情造意 | 指为首的、主谋的人。 | 
| 二人同心 | 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 
| 深根固柢 | 柢:树根。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 
| 挨门逐户 | 挨家挨户,一家也没有漏掉。 | 
| 金尽裘弊 | 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 
| 风烛之年 |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 
| 烹狗藏弓 | 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以“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杀害。 | 
| 痛入心脾 | 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 
| 如日方升 | 方:刚刚。像太阳刚刚升起一样。比喻正处于兴盛阶段;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坚强的生命力。 | 
| 望风披靡 | 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 
| 推聋装哑 | 比喻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 | 
| 讷于言,敏于行 | 讷:语言迟钝;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 
|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 比喻人才能出众也须大家的支持 | 
| 行之惟艰 | 惟:是。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 进退触篱 | 见“进退触籓”。 | 
| 盟山誓海 | 对着山海盟誓,指男女相爱坚贞不屈。 | 
| 清音幽韵 | 比喻文章造诣极深。 | 
| 折节向学 |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向、作风。形容努力刻苦,奋发学习。 | 
| 效死弗去 | 效:献出;弗:不。拼死报效,不肯离去。 | 
| 餐松啖柏 | 以松柏的叶实充饥。形容修仙学道者超尘脱俗的生活。 | 
| 倾家竭产 | 用尽全部家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