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则哲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哲:聪明。能识别人才是明智的。
出处:《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例子:《魏书·肃宗记》:“知人则哲,振古所难。”
基础信息
拼音zhī rén zé zhé
注音ㄓ ㄖㄣˊ ㄗㄜˊ ㄓㄜˊ
繁体知人則喆
感情知人则哲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澄江如练(意思解释)
 - 恶贯久盈(意思解释)
 - 雕肝掐肾(意思解释)
 - 盘根究底(意思解释)
 - 另眼看戏(意思解释)
 - 抵掌谈兵(意思解释)
 - 张王赵李(意思解释)
 - 怛然失色(意思解释)
 - 月里嫦娥(意思解释)
 - 絮果兰因(意思解释)
 - 说是谈非(意思解释)
 - 仗气使酒(意思解释)
 - 瞰瑕伺隙(意思解释)
 - 害起肘腋(意思解释)
 - 淡妆轻抹(意思解释)
 - 恶事行千里(意思解释)
 - 寸辖制轮(意思解释)
 - 判冤决狱(意思解释)
 - 辟地开天(意思解释)
 -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意思解释)
 - 花颜月貌(意思解释)
 - 妙手偶得(意思解释)
 - 高门大屋(意思解释)
 - 鹬蚌相危(意思解释)
 - 蠖屈蜗潜(意思解释)
 - 木干鸟栖(意思解释)
 - 兜头盖脸(意思解释)
 - 耸人听闻(意思解释)
 
※ 知人则哲的意思解释、知人则哲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五方杂处 | 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处: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 | 
| 气得志满 | 形容春风得意,心满意足的样子。 | 
| 左归右归 | 归:终归。指任凭如何打算。 | 
| 白蚁争穴 | 比喻竞逐名利。 | 
| 千日打柴一日烧 | 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也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同“千日斫柴一日烧”。 | 
| 顿足不前 | 停顿下来不前进。 | 
| 疾霆不暇掩目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 七上八下 | 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 | 
| 征名责实 | 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就其言而观其行,以求名实相符。亦作“循名责实”。 | 
| 进善惩奸 | 进用善良,惩治奸恶。 | 
| 十米九糠 | 饭食中多糠。形容穷苦。 | 
| 风口浪尖 |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 
| 在官言官 |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 
| 墙头草 | 比喻无主见的人、顺风倒的人。 | 
| 一举三反 |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 
| 杂学旁收 | 杂学:各种各样的学问;旁:广泛。多方面广泛地吸取和积累知识。 | 
| 昼乾夕惕 | 形容日夜勤勉戒慎。 | 
| 声名鹊起 |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 
| 明珠弹雀 | 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 
| 蹑屩担簦 | 同“蹑蹻檐簦”。指身分、地位低下。 | 
| 心慈面软 | 心地慈和,拉不下脸面。 | 
| 温柔乡 | 比喻美色迷人之境。 | 
| 如见其人 | 像看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刻画非常生动逼真 | 
| 顽石点头 | 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 
| 席卷而逃 | 指偷了全部贵重衣物逃跑。 | 
| 掂斤抹两 | 犹言掂斤播两。 | 
| 观者如堵 | 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 
| 阴曹地府 | 按迷信的说法;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