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三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例子: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四回)
基础信息
拼音yī guó sān gōng
注音一 ㄍㄨㄛˊ ㄙㄢ ㄍㄨㄥ
繁体一國三公
感情一国三公是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政出多门
英语state with three rulers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人情世态(意思解释)
 - 兴兵动众(意思解释)
 - 民安国泰(意思解释)
 - 溘然长逝(意思解释)
 - 挤牙膏(意思解释)
 - 雕虫刻篆(意思解释)
 - 龙吟凤哕(意思解释)
 - 三朝五日(意思解释)
 - 骑马寻马(意思解释)
 - 事无常师(意思解释)
 - 一物一主(意思解释)
 - 天冠地屦(意思解释)
 - 磊瑰不羁(意思解释)
 - 烛照数计(意思解释)
 -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意思解释)
 -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意思解释)
 - 这山望着那山高(意思解释)
 - 不看佛面看金面(意思解释)
 - 悬羊头,卖狗肉(意思解释)
 - 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意思解释)
 - 细枝末节(意思解释)
 - 滓秽太清(意思解释)
 - 易如翻掌(意思解释)
 - 风风势势(意思解释)
 - 千娇百媚(意思解释)
 -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意思解释)
 - 弄口鸣舌(意思解释)
 - 登高能赋(意思解释)
 
※ 一国三公的意思解释、一国三公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罚当其罪 | 罚:处罚,惩罚。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 | 
| 泰来否往 |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 
| 神清气朗 | 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 
| 悃质无华 | 华:浮夸。至诚而不虚浮。形容真心诚意,毫不虚假。 | 
| 龙跃鸿矫 | 喻高举远逝。 | 
| 深沟高壁 | 沟:壕沟。深挖沟和高筑墙。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 敷衍搪塞 | 做事马马虎虎应付一下,塞责了事。 | 
| 大肆宣传 | 极力宣传使大家知道。 | 
| 鸿隐凤伏 | 比喻贤才不遇。 | 
| 椎心饮泣 | 犹言椎心泣血。 | 
| 文房四物 | 见“文房四宝”。 | 
| 玉石同碎 | 犹玉石俱焚。 | 
| 燕跃鹄踊 | 形容迅捷威猛。 | 
| 风云变态 | 变态:改变常态。风云改变常态。形容诗文变化多姿。 | 
| 屈身辱志 | 屈:降低。降低自己的人格,改变自己的心志。 | 
| 儗不于伦 | 见“儗非其伦”。 | 
| 潜消默化 | 暗地消除。 | 
|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同“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 
| 伯埙仲篪 |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 朝生暮死 |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 
| 上篇上论 | 谓说话引经据典,有根据。 | 
| 怒从心生 | 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 
| 少纵即逝 |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 
| 不可胜纪 | 不能逐一记述。极言其多。 | 
| 断然措施 | 断然:果断坚决。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 | 
| 转灾为福 | 见“转祸为福”。 | 
| 遗簪坠珥 | 见“遗簪堕珥”。 | 
| 杳无踪迹 | 见“杳无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