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下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每劝圣上诚意正心,求贤下士,圣上为之改容。”
例子: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乞陛下特恩,赐以冠带,更使一朝臣往宣,乃见圣主求贤下士之至意。”
基础信息
拼音qiú xián xià shì
注音ㄑ一ㄡˊ ㄒ一ㄢˊ ㄒ一ㄚˋ ㄕˋ
繁体裘賢下士
感情求贤下士是褒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近义词求贤用士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立人达人(意思解释)
- 挑拨离间(意思解释)
- 忠心赤胆(意思解释)
- 危急存亡(意思解释)
- 变风易俗(意思解释)
- 微乎其微(意思解释)
- 想入非非(意思解释)
- 临池学书(意思解释)
- 五合六聚(意思解释)
- 自觉自愿(意思解释)
- 平分秋色(意思解释)
- 缺斤短两(意思解释)
- 暴内陵外(意思解释)
- 沉默寡言(意思解释)
- 谋道作舍(意思解释)
- 穷池之鱼(意思解释)
- 任重道远(意思解释)
- 流离失所(意思解释)
- 不堪设想(意思解释)
- 海阔天空(意思解释)
- 媚外求荣(意思解释)
- 倒绷孩儿(意思解释)
- 阿党相为(意思解释)
- 广种薄收(意思解释)
- 标新立异(意思解释)
- 慷慨激昂(意思解释)
- 得不偿失(意思解释)
- 斧破斨缺(意思解释)
※ 求贤下士的意思解释、求贤下士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灭德立违 | 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 |
| 目眩魂摇 | 眩:眼花;摇:摆动。眼花缭乱,心神不定。形容看到某种景象令人吃惊的样子。 |
| 发扬踔厉 | 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
| 万夫莫敌 | 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作战非常勇猛。 |
| 滔滔不断 |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
| 不辟斧钺 |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
| 一言而定 |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 |
| 合不拢嘴 | 指人高兴得关不住嘴。 |
| 目空馀子 | 见“目中无人”。 |
| 开心见胆 | 见“开心见诚”。 |
| 疑惑不解 | 心中怀疑,不明白。 |
| 逆施倒行 | 见“逆行倒施”。 |
| 计无所出 | 计:计策,办法。想不出什么办法。 |
| 避凉附炎 | 谓疏远避开无权势者,亲热攀附有权势者。 |
| 死无葬身之所 | 葬:埋葬。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
| 将门无犬子 | 将门:将、相的家庭。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不会有庸才俗辈。 |
| 二流子 | 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
| 鼓腹击壤 | 同“击壤鼓腹”。 |
| 心惊胆落 | 同“心惊胆战”。 |
| 啜食吐哺 | 辍:中止,停止。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
| 民脂民膏 | 脂、膏:动植物体内的油质。比喻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物质财富。 |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
| 昏天暗地 | 见“昏天黑地”。 |
| 带着铃铛去做贼 | 比喻要干隐秘的事而自己先声张出去。 |
| 忍心害理 | 忍:残忍。心地残忍,丧尽天良。 |
| 抱瓮灌园 |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
| 云雨巫山 |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
| 恩重泰山 |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