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求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求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缘木求鱼缘:顺着;木:树。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法不对;徒劳无功。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诛求无已勒索榨取;没有止境。(诛求:苛求;勒索;已:停止)。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诛求无已,天下空虚,群臣畏恐,莫敢尽忠。”
3、无迹可求见“无迹可寻”。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4、求贤用士访求并任用贤能的人才。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兄弟,俺求贤用士哩,你依着师父出去。”
5、敛怨求媚谓因向上献媚,不顾人民怨恨而征收钱物。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元年》:“节度使非能男耕女织,必取之于人,敛怨求媚,不可长也。”
6、刻舟求剑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7、吹毛求疵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韩非《韩非子 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8、避祸求福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后汉书 袁绍传》:“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福,与进(何进)合图,事无违异。”
9、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唐 李煙《妒神颂》:“所求必应,高山仰止。”
10、钻冰求火比喻徒劳无功。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不足言其无也。”
11、求名夺利追求名誉,争夺财利。明·沈受先《三元记·空归》:“求名夺利夸得意,胜似状元及第。”
12、惟利是求见“惟利是图”。《通典·食货五》:“工部尚书苏孝慈等以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皆以公廨钱物出举兴生,惟利是求,烦扰百姓。”
13、寝寐求贤寝寐:躺在床上睡觉。连睡觉做梦都在寻求贤人。形容求贤若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十月初二日,内阁奉上谕:‘朕承祖宗鸿业,寝寐求贤,以贤治道。’”
14、食无求饱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5、追根求源同“追本溯源”。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16、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东汉 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17、引年求退引年:自陈年老。自陈年老,请求退休。《金史·完颜守道传》:“今引年求退,甚得宰相体,然未得代卿者,以是难从。”
18、求死不得得:能够。想死也不能。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20卷:“璞流汗惊惧,因成疮疾,遍身有疮,皆有口及舌,日夜楚痛,求死不得。”
19、忍辱求全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
20、死地求生求:寻取。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新唐书·赵孇传》:“士贵建功立名节,今虽众寡不敌,男子当死地求生,徒惧无益也。”
21、上求下告告:请求。指到处请求《朱子语类辑略》第七卷:“不自反躬穷究,只管上求下告,问他讨禅,被他恣意相簿。”
22、求荣卖国荣:荣华富贵。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名利权势。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6回:“康王用的俱是奸臣,求荣卖国之辈,如何保守得江山?”
23、见卵求鸡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庄子 齐物论》:“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24、新益求新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清·王韬《练水师》:“西国船制,日有变更,精益求精,新益求新。”
25、舍本求末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关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26、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27、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28、求大同,存小异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29、卖国求利见“卖国求荣”。宋·洪迈《容斋续笔·朱温三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30、衒玉求售见“衒玉自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衒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31、买菜求益比喻争多嫌少。《高士传·严光》:“买菜乎?求益也。”
32、以求一逞逞:如愿;称心如意。企图一下达到罪恶的目的。
33、万事不求人指做事只靠自己的努力,不依赖别人。老舍《英国人》:“多数的英国人愿当鲁滨孙,万事不求人。”
34、买静求安谓息事宁人,以图安逸。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今日天飞大王在此经过,这乡村敛钱备饭,买静求安。”
35、披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
36、求神拜佛礼拜神仙,请求保佑。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有一富民姓严,夫妻两口儿过活,三十岁上无子,求神拜佛,无时无处不将此事挂在念头上。”
37、委曲求全勉强地去将就别人;以求得保全。也形容为顾全大局而做出忍让的姿态。委曲:曲意迁就。宋 欧阳修《滁州谢上表》:“知臣幸逢主圣而敢危言,悯臣不顾身微而当众怨,始终爱惜,委曲求全。”
38、屈膝求和屈:弯曲;屈膝:下跪。下跪降服,请求和解。蔡东藩《宋史演义》第76回:“屈膝求和母后返驾,刺奸被执义士丧生。”
39、责备求全犹言求全责备。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仅有某某数字,于四声未合,即姑置而过存之,亦孰为责备求全者。”
40、贪求无已见“贪求无厌”。明·瞿佑《剪灯新话·唐义士传》:“迩杨总统,势焰薰赫,贪求无已。”
41、同类相求谓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
42、未明求衣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梁书·顾协传》:“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贤如渴,爰发明诏,各举所知。”
43、以屈求伸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44、求全责备责:要求。备:完备;齐全。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必须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窃谓天下不能皆绝类离伦之材,君子未尝持求全责备之论。”
45、求贤下士访求贤士且礼遇之。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每劝圣上诚意正心,求贤下士,圣上为之改容。”
46、邀功求赏求取功劳和奖赏。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本无运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47、掘室求鼠挖坏房子捉老鼠。比喻因小失大。《淮南子·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48、问舍求田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49、卧冰求鲤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指忍苦孝亲。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50、求签问卜卜:占卜。祈求于神灵,求决于占卜。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又常闻得官府要拿他家属,又不知生死存亡,求签问卜,越望越不回来。”
51、不求闻达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52、求三拜四到处求人帮忙。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妈妈和二哥哥也算不得不尽心的了;花了银钱不算,自己还求三拜四的谋干。”
53、舍近求远舍:放弃;求:追求。舍弃近便的;追求遥远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54、发屋求狸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淮南子 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55、励精求治振奋精神,尽力设法治好国家。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十卷:“擢御史中丞,帝方励精求治。”
56、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7回:“此时慕政弄得没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57、拜鬼求神拜:叩拜,指下跪叩头,打躬作揖。向鬼神叩拜祈祷,求其保佑。唐 王建《三台》诗:“扬州桥边小妇,长于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58、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59、求贤如渴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60、炫玉求售自诩有才,以求施展。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求教于愚人是问道于盲;枉道以干主是炫玉求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