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求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鸟钞求饱 | 钞:强取,掠夺。如同飞鸟掠夺食物一样求饱腹。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群小竞起,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鸟钞求饱,吞肌及骨。” |
2、觅衣求食 | 觅:寻找。寻找穿的和吃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看你既不是官员赴任,又不是买卖经商,更不是觅衣求食,究竟有什么要紧的勾当?” |
3、求名求利 | 追求名利。 | 宋·孙惟信《水龙呤·除夕》:“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
4、问舍求田 | 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
5、死里求生 | 同“死中求生”。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合我师傅父女两人,费了无限精神,成全得我转祸为福,死里求生,重归故里。” |
6、求益反损 | 为了得到好处,反而招来祸害。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趣》:“不唯坏此一句,并下句亦减气味,所谓求益反损。” |
7、引年求退 | 引年:自陈年老。自陈年老,请求退休。 | 《金史·完颜守道传》:“今引年求退,甚得宰相体,然未得代卿者,以是难从。” |
8、贪大求全 | 过分地贪图规模大而全面。 | |
9、拜鬼求神 | 拜:叩拜,指下跪叩头,打躬作揖。向鬼神叩拜祈祷,求其保佑。 | 唐 王建《三台》诗:“扬州桥边小妇,长于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
10、刻意求工 | 刻意:用尽心思;工:精致、完好。用尽心思使文章或工艺品更精巧。 | 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此等词语浅情深,妙在字句之表,便觉刻意求工,是无端多费气力。” |
11、契船求剑 |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12、求志达道 | 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13、供过于求 | 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 |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凡物之所在市也,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落。” |
14、屈蠖求伸 | 蠖: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 《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15、尺蠖求伸 | 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16、求爹爹告奶奶 | 比喻到处求人。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4回:“浑身是铁,打得多少钉儿?替你添羞脸,到处求爹爹告奶奶。” |
17、刻舟求剑 |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18、求容取媚 | 媚:谄媚。谄媚讨好。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虑远图,莫肯尽心献良计耳。” |
19、将本求财 | 见“将本求利”。 |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将本求财,在家出外,诸般儿快。” |
20、求人不如求己 | 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 《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
21、反求诸己 |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22、诛求无度 |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 《旧唐书·于頔传》:“擅兴全师,僭为正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
23、钻冰求酥 | 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 | 《菩萨本缘经》卷下:“譬如钻冰求酥,是实难得。” |
24、求田问舍 | 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
25、贪求无厌 | 贪图利益,无满足的时候。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
26、新益求新 | 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 | 清·王韬《练水师》:“西国船制,日有变更,精益求精,新益求新。” |
27、诛求无已 | 勒索榨取;没有止境。(诛求:苛求;勒索;已:停止)。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诛求无已,天下空虚,群臣畏恐,莫敢尽忠。” |
28、避祸求福 | 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 | 《后汉书 袁绍传》:“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福,与进(何进)合图,事无违异。” |
29、媚外求荣 | 媚:谄媚。奉承外国人以谋求个人利益。 | 清·吴趼人《痛史》第19回:“这是媚外求荣的结局,表过不提。” |
30、剖蚌求珠 | 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 《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
31、披毛求疵 |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 |
32、景公求雨 | 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 |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
33、求亲靠友 | 向亲友乞求帮助。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
34、草间求活 | 草间:草野之中。形容只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 | 《晋书 周顗传》:“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 |
35、求知若渴 | 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 |
36、好古敏求 | 好:喜爱,喜好。喜好古学而勉力追求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37、求荣卖国 | 荣:荣华富贵。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名利权势。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6回:“康王用的俱是奸臣,求荣卖国之辈,如何保守得江山?” |
38、声应气求 |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39、予取予求 | 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
40、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 孙犁《芸斋琐谈》:“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有根有据、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也为人所熟知了。” |
41、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42、卧冰求鲤 | 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指忍苦孝亲。 | 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
43、急于求成 | 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
44、不厌求详 | 厌:嫌;详:详细。不嫌过于详细。指越详细越好。 | 茅盾《蚀·追求》:“徐子材不厌求详地询问史循自杀的感觉,几次把龙飞的已经到了嘴唇边的话打了回去。” |
45、降格以求 | 降:降低;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来寻求或要求。指不坚持原来的要求和标准。 | 鲁迅《坟 灯下漫笔》:“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 |
46、嘤鸣求友 | 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回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 茅盾《<新绿丛辑>旨趣》:“本为人人所同,而脱稿后求能与世相见,嘤鸣求友之心,亦人人所共有。” |
47、隐居求志 |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48、厉精求治 | 厉:振作,振奋;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 《新唐书·魏知古等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悼。” |
49、阿谀求容 | 容:容色,好的脸色。曲意奉承,取悦于人。 | 《孔丛子 抗志》:“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
50、声气相求 | 指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
51、邀功求赏 | 求取功劳和奖赏。 | 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本无运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
52、旁求博考 | 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 鲁迅《“皇汉医学”》:“引用书目多至一百余种,旁求博考,洵大观也。” |
53、蠖屈求伸 | 蠖:昆虫名,行时屈伸其体。比喻人不遇时,则屈身求隐,待来日再展宏图。 |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54、弃本求末 | 见“弃本逐末”。 | 清·恽敬《答邓鹿耕书》:“惟小人弃本求末,不务修德,止求吉葬。” |
55、死中求生 | 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 | 《后汉书·公孙述传》:“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 |
56、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唐 李煙《妒神颂》:“所求必应,高山仰止。” |
57、衒玉求售 | 见“衒玉自售”。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衒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
58、居无求安 | 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59、惟利是求 | 见“惟利是图”。 | 《通典·食货五》:“工部尚书苏孝慈等以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皆以公廨钱物出举兴生,惟利是求,烦扰百姓。” |
60、求签问卜 | 卜:占卜。祈求于神灵,求决于占卜。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又常闻得官府要拿他家属,又不知生死存亡,求签问卜,越望越不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