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求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求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求志达道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2、规求无度规求:贪求;度:限度。一味贪求,没有限度。形容贪得无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侵欲无厌,规求无度。”
3、不求甚解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求亲靠友向亲友乞求帮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5、求名责实责: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唐·刘知畿《史通·本纪》:“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
6、同声相求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唐·萧颖士《江有归舟》:“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
7、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唐 李煙《妒神颂》:“所求必应,高山仰止。”
8、压雪求油比喻难以作到的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八戒道:‘莫管,我这一去,钻冰取火寻斋至,压雪求油化饭来。’”
9、诛求无厌指勒索、榨取;没有满足的时候。厌:满足。《元史 乌古孙泽传》:“湖广平章政事要来木贪纵淫虐,诛求无厌。”
10、美益求美益:更。美上更加求美。清·陈天华《警世钟》:“一切陆军、海军、政治、工艺,无不美益求美,精益求精。”
11、唯利是求见“唯利是视”。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源频叨诸府戎禁,豫班通彻,而托姻结,唯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12、诛求不已见“诛求无已”。清·张廷玉《明史·范济传》:“无丁之家,诛求不已;有丁之户,诈称死亡。”
13、嘤鸣求友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回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茅盾《<新绿丛辑>旨趣》:“本为人人所同,而脱稿后求能与世相见,嘤鸣求友之心,亦人人所共有。”
14、溯流求源同“溯流穷源”。《元史·隐逸传·杜瑛》:“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
15、求马于唐市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苏曼殊《与刘半农书》:“(达吐,)西域术语,或神秘之名,即查泰西字书,不啻求马于唐市。”
16、割地求和割让土地,求得和平。《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17、急于求成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18、卖主求荣指出卖主人的利益以换取个人的荣华富贵。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得势则聚若蝇蚊,失势则散若鸟兽,甚至卖主求荣者颇多。”
19、万事不求人指做事只靠自己的努力,不依赖别人。老舍《英国人》:“多数的英国人愿当鲁滨孙,万事不求人。”
20、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21、浅希近求希;企望。目光浅近,只求过得去。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5卷:“与安期相随少久,其术可得而传。如浅希近求,则房户幽坚。”
22、觅衣求食觅:寻找。寻找穿的和吃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看你既不是官员赴任,又不是买卖经商,更不是觅衣求食,究竟有什么要紧的勾当?”
23、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24、千金用兵,百金求间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25、求神拜佛礼拜神仙,请求保佑。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有一富民姓严,夫妻两口儿过活,三十岁上无子,求神拜佛,无时无处不将此事挂在念头上。”
26、不求闻达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27、求名夺利追求名誉,争夺财利。明·沈受先《三元记·空归》:“求名夺利夸得意,胜似状元及第。”
28、披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
29、破柱求奸《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后以“破柱求奸”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
30、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1、求神问卜迷信的人遇有疑难,求神鬼帮助,或靠卜卦解决。《群音类选 <南西厢记 莺莺探病>》:“我与你求神问卜,且自宽心,将息守己。”
32、杀妻求将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33、弃易求难丢掉容易的而寻求困难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伏湛传》:“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
34、旁求博考多方搜求,广泛考证。鲁迅《“皇汉医学”》:“引用书目多至一百余种,旁求博考,洵大观也。”
35、引年求退引年:自陈年老。自陈年老,请求退休。《金史·完颜守道传》:“今引年求退,甚得宰相体,然未得代卿者,以是难从。”
36、死求百赖见“死乞白赖”。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你死求百赖的叫我出去,出去干什么呀?”
37、吹毛求疵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韩非《韩非子 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38、卖国求荣荣:荣华富贵。指出卖国家利益谋取个人荣华富贵。宋 洪迈《容斋续笔 朱温之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39、旁求俊彦旁:广;俊彦:才智过人的人。向各方面征求贤才。《尚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40、予取予求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41、寝寐求贤寝寐:躺在床上睡觉。连睡觉做梦都在寻求贤人。形容求贤若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十月初二日,内阁奉上谕:‘朕承祖宗鸿业,寝寐求贤,以贤治道。’”
42、求大同,存小异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43、食不求甘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节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
44、供过于求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凡物之所在市也,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落。”
45、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指将才难得。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46、邀功求赏求取功劳和奖赏。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本无运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47、挟冰求温挟:夹持。比喻行动跟目的截然相反,事情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何异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者哉!”
48、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49、死中求活死中求生。宋·王质《上皇帝书》:“今日刃侵于胸,火逼于肤,死中求活,法当寻出奇之计。”
50、求人不如求己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51、不厌求详厌:嫌;详:详细。不嫌过于详细。指越详细越好。茅盾《蚀·追求》:“徐子材不厌求详地询问史循自杀的感觉,几次把龙飞的已经到了嘴唇边的话打了回去。”
52、求生害义为保全性命而伤害道义。《晋书·孝愍帝纪》:“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乎。”
53、求之不得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是得不到。现多用来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54、有求斯应斯:则;应:应答,承诺。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答应。《唐睿宗太极元年登黄地祗于方丘乐章·林钟商》:“有求斯应,无德不亲,降灵醉止,休征万人。”
55、贪大求全过分地贪图规模大而全面。
56、舍身求法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57、见弹求鸮炙鸮:鸟名,猫头鹰。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58、求签问卜卜:占卜。祈求于神灵,求决于占卜。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又常闻得官府要拿他家属,又不知生死存亡,求签问卜,越望越不回来。”
59、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7回:“此时慕政弄得没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60、求过于供需求多而供应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