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贤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贤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有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2、进贤兴功谓荐举贤士功臣。《周礼·夏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贾公彥疏:“以臣有贤有功举之与官,则起邦国之内劝善乐业之心,使不惰废善业也。”
3、妒能害贤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4、礼贤远佞礼:表示敬意;远:疏远;佞:善于运用花言巧语献媚的人。敬重有才德的人,远离巧言献媚的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
5、见贤思齐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推贤乐善推:推崇;乐:爱好。推崇贤人,爱好善事。《晋书·傅玄传》:“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常慕季文子、仲山甫之志。”
7、选贤与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8、妻贤夫祸少祸:灾难。妻子贤惠丈夫在外灾祸就少。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以古人说得好,道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宽心。”
9、踵武前贤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战国·楚·屈原《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10、贤贤易色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语出《论语 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两贤相厄厄:迫害。指两个有才德的人相互迫害。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12、招贤下士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9回:“于是宣王招贤下士,疏远嬖佞……齐国大治。”
13、养贤纳士招养收容有才德的人。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一折:“养贤纳士,修德治民。”
14、求贤用士访求并任用贤能的人才。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兄弟,俺求贤用士哩,你依着师父出去。”
15、博弈犹贤后指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语出《论语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16、野没遗贤见“野无遗贤”。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爷爷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个朝无幸位,野没遗贤。”
17、尊贤爱才尊重和爱护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1回:“你这位贵老师总不是什么尊贤爱才,不过想人拜门生,受些礼物。”
18、野无遗贤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尚书 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19、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20、礼贤下士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21、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吾使贤任能,各殊其事,孤虚心高望,冀闻报复之谋,今咸匿声隐形,不闻其语,厥咎安在?”
22、进贤黜奸犹言进贤黜佞。明·郑晓《今言》第四卷:“优厘大开离照,独运乾刚,进贤黜奸,明令赏罚。”
23、举善荐贤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24、掩贤妒善掩:压制。压制、妒嫉贤能之士。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一卷:“勿谓卫公掩贤妒善,牛相不罹大祸,亦幸而免。”
25、十室容贤谓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有贤人。《弘明集·正诬论》:“且十室容贤,而况万里之广!”
26、广开贤路贤:有才德的人。指从多方开辟招纳贤才的路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圣天子思求良辅,下弓旌广开贤路。”
27、退避贤路贤路:贤人出任的路。指辞去职位,让贤人接替。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8章:“张怀芝皓电请各省联名电劝李‘退避贤路’。”
28、古圣先贤圣:品德智能极高。贤:有才能有道德。古代的圣人贤者。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刚才二奶奶说的古圣先贤,我们也不懂。”
29、道远知骥,世伪知贤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30、方正贤良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31、妒贤嫉能忌恨品德、才能比自己好的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32、主贤臣良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唐·白居易《敢谏鼓斌》:“声闻于外、以彰我主贤臣良。”
33、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魏书·崔光传》:“博采刍尧,进贤黜佞。”
34、折节下贤人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35、举贤任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礼记 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36、推贤逊能推:举荐;逊:退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元·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社稷宁谧,黎民乐业,皆晏推贤逊能之助。”
37、见贤不隐贤:道德高尚的人;隐:隐藏。看见道德高尚的人不去埋没。西汉·桓宽《盐铁论·刺权》:“见贤不隐,食禄不专,此公叔之所以为文,魏成子所以为贤也。”
38、进贤达能犹言进贤任能。汉·刘向《说苑·修文》:“进贤达能谓之大夫,敬上爱下谓之诸侯,天覆地载谓之天子。”
3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0、推贤举善推:举荐。举荐贤士,引进好人。元·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喜孜孜推贤举善,永绵绵龙虎风云。”
41、授职惟贤授:任命。授予职位只限有才德的人。唐·薛登《请选举择贤才疏》:“晋、宋之后,只重门资,为奖人求官之风,乘授职惟贤之义。”
42、选贤任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旧唐书 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贻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43、轻贤慢士轻:轻视;慢:傲慢。轻视有才能的,不尊敬读书人。形容轻狂傲慢,狂妄无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
44、妒贤疾能见“妒贤嫉能”。《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至林甫,[帝]曰:‘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
45、贤母良妻见“贤妻良母”。鲁迅《坟·寡妇主义》:“在女子教育,则那里候最时行,常常听到嚷着的,是贤母良妻主义。”
46、简贤附势轻视贤良,依附权势。《书 仲虺之诰》:“简贤附势,实繁有徒。”孔传:“简,略也。贤而无势则略之,不贤有势则附之。”
47、褒贤遏恶褒:褒奖,称赞;遏:抑止,阻止。赞扬贤良,阻止邪恶。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铭序》:“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
48、任贤使能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汉·王充《论衡·自然》:“舜、禹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49、思贤如渴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50、进贤用能同“进贤任能”。《东观汉记·明帝纪》:“进贤用能,各得其所。”
51、推贤让能推:举荐;让:谦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
52、清圣浊贤汉末饥荒,禁止酿酒,饮酒人避讳言酒,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指酒的别称。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3、嫉贤妒能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汉 荀悦《汉纪 高祖纪三》:“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54、嫉贤傲士嫉妒和轻慢有才德的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独据梁山志可羞,嫉贤傲士少宽柔。”
55、优贤飏历见“优贤扬历”。
56、优贤扬历亦作“优贤飏历”。谓敬重贤才,表扬其事迹。《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遂兴无为之治,优贤扬历,表善绌恶,遵九德以绥民,崇晏晏之惠康。”
57、推贤进善推荐贤士,引进好人。唐·苏鹗《杜阳杂编》上卷:“上亲自考试,用绝请托之门,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
58、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59、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60、推贤进士推:举荐。推荐贤人,引进学者。唐·姚崇《答张九龄书》:“近蒙奖擢,倍励驽庸,每以推贤进士为务,欲使公卿大夫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