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贤遏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褒:褒奖,称赞;遏:抑止,阻止。赞扬贤良,阻止邪恶。
出处: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铭序》:“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
基础信息
拼音bāo xián è è
注音ㄅㄠ ㄒ一ㄢˊ ㄜˋ ㄜˋ
繁体褒賢遏惡
感情褒贤遏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社会风气。
近义词抑恶扬善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美衣玉食(意思解释)
- 痛切心骨(意思解释)
- 负薪之疾(意思解释)
- 养虎自齧(意思解释)
- 殢云尤雨(意思解释)
- 覆餗之患(意思解释)
- 不可移易(意思解释)
- 眢井瞽人(意思解释)
- 推诚布信(意思解释)
- 通财之谊(意思解释)
- 悬弧之辰(意思解释)
- 诟谇谣诼(意思解释)
- 神魂荡扬(意思解释)
- 逾墙避命(意思解释)
- 移根接叶(意思解释)
- 信以为本(意思解释)
- 吹毛求瘢(意思解释)
- 痛不可忍(意思解释)
- 覆水不收(意思解释)
- 临危自悔(意思解释)
- 搓手跺脚(意思解释)
- 顺口谈天(意思解释)
- 折角之口(意思解释)
- 予夺生杀(意思解释)
- 清风高谊(意思解释)
- 魆风骤雨(意思解释)
- 舍己成人(意思解释)
- 玉匣珠襦(意思解释)
※ 褒贤遏恶的意思解释、褒贤遏恶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 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
誓不罢休 | 发誓不达目的决不甘休。 |
民淳俗厚 | 民风质朴敦厚。 |
苦海无涯 | 苦海:比喻极困苦的环境。佛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
难分难解 |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
能诗会赋 | 赋:古文体。指善于写诗作赋。 |
心摩意揣 | 摩:揣测;揣:量度。用心揣摩测度。 |
游刃余地 | 游:运转;刃:刀口;余: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
言行相符 |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
灰身泯智 | 见“灰身灭智”。 |
含糊其辞 | 糊:不明确;不清晰;辞:也作“词”;言辞。指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
人一己百 |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
鸡烂嘴巴硬 | 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
溃兵游勇 | 指逃散的士兵。 |
人情之常 | 通常情况下人们共有的情理或态度。 |
拔树撼山 | 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
别具慧眼 |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
窃衣取温 | 窃:偷取。比喻用不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
高情厚意 | 指深厚的情谊。 |
麟角凤嘴 | 嘴:鸟嘴。麒麟的角,凤凰的嘴。比喻稀罕名贵的东西。 |
鼻蹋嘴歪 | 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 |
击电奔星 | 形容快速。 |
书生之见 | 指书呆子的见解。 |
不做不休 | 谓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性干到底。 |
茫然自失 | 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 |
中山狼 | 比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 |
瓜剖豆分 | 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 |
止知其一,不知其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