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恶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恶直丑正 | 嫉害正直的人。 | 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迁徐州刺吏,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 |
| 2、贫嘴恶舌 | 同“贫嘴贱舌”。 | 老舍《骆驼祥子》:“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
| 3、为恶不悛 |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贾后为恶不悛。” |
| 4、罪恶迷天 | 迷:迷漫。形容罪恶极大。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文面小吏,罪恶迷天,曲辱贵人到此,接待不及,望乞恕罪。” |
| 5、逆风恶浪 | 比喻险恶的形势。 |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即使尹老师满腹牢骚及烦躁,也还是听到铃声,奔赴教室,顶着‘四人帮’掀起的逆风恶浪,为学生们上课。” |
| 6、狂风恶浪 | 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
| 7、恶言厉色 |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
| 8、褒贤遏恶 | 褒:褒奖,称赞;遏:抑止,阻止。赞扬贤良,阻止邪恶。 | 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铭序》:“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 |
| 9、作恶多端 |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端:项目;方面。形容做的坏事极多。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
| 10、善善恶恶 |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 先秦 荀况《荀子 强国》:“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
| 11、除恶务本 | 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 《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蔡沈集传:“去恶则务绝根本。” |
| 12、苦思恶想 | 形容竭力思索,绞尽脑汁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彼此争强赌胜,用尽心机,苦思恶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头地。” |
| 13、疾恶若仇 | 疾:憎恨;恶: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 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若仇。” |
| 14、凶年恶岁 | 凶年:年成很坏。指饥荒的年头。 | 汉·桓宽《盐铁论·力耕》:“凶年恶岁,则行货物,流有余而调不足也。” |
| 15、迁善去恶 | 见“迁善黜恶”。 | 清·冯桂芬《<窥天镜>序》:“《易》、《诗》、《书》、《礼》著其理,《春秋传》兼言征验,而四子书教人迁善去恶之道大备。” |
| 16、众恶必察 | 恶:憎恶;察:考察。大家都厌恶的,必须深入进行了解,才可以确信。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 17、元恶大奸 | 见“元恶大憝” | 《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
| 18、恶稔罪盈 |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 宋 王谠《唐语林 补遗》:“主辱臣死,当臣致命之时;恶稔罪盈,是贼灭亡之日。” |
| 19、祸因恶积 | 积:积聚。灾祸产生是因为坏事做多了。 | 明·汤显祖《还魂记·道觋》:“看修行似福缘善庆,论因果是祸因恶积。” |
| 20、进善黜恶 | 见“进善退恶”。 | 《魏书·张蒲传》:“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 |
| 21、恶稔祸盈 |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 《周书 武帝纪》:“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 |
| 22、恶人先告状 | 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 | 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
| 23、罪恶贯盈 | 犹言恶贯满盈。 | 语出《书 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宋 孔平仲《续世说 黜免》:“李义府作相。罪恶贯盈。” |
| 24、恶湿居下 | 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 《孟子·公孙丑上》:“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住。” |
| 25、从恶是崩 | 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
| 26、剪恶除奸 | 剪、除:扫除。扫除恶人与奸人。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0回:“似你我行侠尚义,理应济困扶危,剪恶除奸。” |
| 27、虚美隐恶 | 虚:空;隐:隐蔽。用凭空的赞美来掩盖其过错。 | 《旧唐书·许敬宗传》:“敬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贼,斩获数万,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素耳,曹继权、刘伯英皆出其下。虚美隐恶如此。” |
| 28、好谀恶直 | 谀:奉承,谄媚;恶:厌恶。喜欢阿谀逢迎,厌恶直言劝谏。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日事淫乐,好谀恶直,政事不修,群臣解体。” |
| 29、狗恶酒酸 | 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 | 汉 韩婴《韩诗外传》:“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
| 30、扶善惩恶 | 扶:支持,帮助。帮助善良的打击邪恶的。 | 郭沫若《文学与社会》:“使人们明确地辨别是非,把爱与憎的感情深刻化,从而加强团结的力量,而移入扶善惩恶的行动。” |
| 31、罪恶昭著 | 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 |
| 32、不恶而严 |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 《周易 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
| 33、穷山恶水 | 穷山:荒山。恶水:有害的河。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 | 清 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 |
| 34、元恶大憝 | 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 | 《尚书·康诰》:“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
| 35、恶事传千里 | 恶事:坏事,丑事。形容败坏名誉的事很容易传开来。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
| 36、恶贯满盈 | 恶:罪恶;贯:穿钱的绳子;每一千枚为一贯;盈:满。罪恶多得像穿钱一样;已经穿满了一贯还没完。形容罪大恶极已经到该受惩罚的时候了。 | 《尚书 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
| 37、恶衣恶食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 38、极恶穷凶 | 指极端凶恶。 | 《陈书 废帝纪》:“逆贼华皎,极恶穷凶,遂树立萧岿,谋危社稷。” |
| 39、恶迹昭着 | 昭著:显着,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 |
| 40、衅稔恶盈 | 犹言罪大恶极。 | |
| 41、祸稔恶积 | 犹言祸盈恶稔。谓长期作恶犯罪,罪恶深重。 | 明·刘基《郁离子·灵丘丈人》:“至于祸稔恶积,不得已而诛之,是以恩为阱也。” |
| 42、长恶不悛 | 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 《左传 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
| 43、从恶若崩 | 见“从恶如崩”。 |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 44、改恶从善 | 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
| 45、好善恶恶 | 见“好善嫉恶”。 | 《说岳全传》第七三回:“好善恶恶,人人如此。” |
| 46、怒从心起,恶向胆生 | 恶:凶暴。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不觉怒从心起,恶向胆生,顾不得什么,一口气赶到客厅。” |
| 47、恶龙不斗地头蛇 |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
| 48、元凶巨恶 | 指为人所憎恶的罪魁祸首。 | |
| 49、恶稔贯盈 | 稔:成熟;贯盈:穿满了绳索,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 《梁书 侯景传》:“而恶稔贯盈,元凶殒毙,弟洋继逆,续长乱阶。” |
| 50、同恶相济 | 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 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
| 51、敝绨恶粟 | 指衣食粗劣。 | 宋 王安石《祭范颖州文》:“翼翼公子,敝绨恶粟。” |
| 52、深恶痛诋 | 深:很,十分;恶:厌恶;诋:诋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郭沫若《沸羹集·今日新文字运动所应取的路向》:“我们对于旧文字,应该不要那么时髦地一概的深恶痛诋。” |
| 53、恶贯祸盈 | 贯:钱串;祸:为害。指罪恶累累像钱串已满,末日来临。 | 唐 崔融《谏税关市疏》:“独有默啜,假息孤恩,恶贯祸盈,覆亡不暇。” |
| 54、罪恶滔天 | 滔天:漫天,弥天。形容罪恶极大。 | 宋 周密《齐东野语 景定慧星》:“开庆误国之人,罪恶滔天。” |
| 55、元奸巨恶 | 谓大奸首恶。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若果然当此之际,一毫马脚不露,那人便是元奸巨恶,还合他讲甚么性情来!” |
| 56、好佚恶劳 | 见“好逸恶劳”。 | 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要而论之,此三类者,均由学士大夫,好佚恶劳,惮著书之苦,复欲博著书之名,故单辞只义,轶事遗闻,咸笔之于书,以冀流传久远。” |
| 57、助桀为恶 | 同“助桀为虐”。 | 邹韬奋《信箱期望》:“因为无条件的生存,同流合污助桀为恶的生存,虽生犹死,乃至生不如死。” |
| 58、改恶行善 | 不再做恶,转做好事。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一卷:“夫欲修学,熟寻此文,改恶行善,速登神仙。” |
| 59、疾恶若雠 |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 汉 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雠。” |
| 60、凶神恶煞 | 原指凶恶的神。后来指凶恶的坏人。煞:迷信说法中的凶神。 | 元 王晔《桃花女》第三折:“遭这般凶神恶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