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角之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掎:拉住;这里指拉住腿;角:鹿角。指抓住角。形容兵分两路相互配合;形成夹击或牵制的态势。
出处: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例子: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为掎角之势,以防曹操。(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基础信息
拼音jǐ jiǎo zhī shì
注音ㄐ一ˇ ㄐ一ㄠˇ ㄓ ㄕˋ
繁体掎角之勢
正音“掎”,不能读作“qí”。
感情掎角之势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互相配合,两面夹击。
辨形“掎”,不能写作“倚”。
近义词犄角之势
英语a situation similar to a pincers movement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金相玉振(意思解释)
- 烂若舒锦(意思解释)
- 大杀风景(意思解释)
- 周规折矩(意思解释)
- 不脩边幅(意思解释)
- 不足为道(意思解释)
- 敷衍门面(意思解释)
- 潜移默运(意思解释)
- 遇物持平(意思解释)
- 黔突暖席(意思解释)
- 餬口四方(意思解释)
- 兽困则噬(意思解释)
- 匪异人任(意思解释)
- 王贡弹冠(意思解释)
- 与民同忧(意思解释)
- 舟车之利(意思解释)
- 忠信乐易(意思解释)
- 铄古切今(意思解释)
- 悔之莫及(意思解释)
- 研精阐微(意思解释)
- 坐地分账(意思解释)
- 漫天塞地(意思解释)
- 实蕃有徒(意思解释)
- 毫发无遗(意思解释)
- 穷唱渭城(意思解释)
- 酌古参今(意思解释)
- 急脉缓受(意思解释)
- 有求斯应(意思解释)
※ 掎角之势的意思解释、掎角之势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东洋大海 | 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 |
| 雕盘绮食 | 精美的器皿及食物。 |
| 礼轻情意重 |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
| 烘堂大笑 |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
| 遗形忘性 | 见“遗形藏志”。 |
| 欺天罔地 | 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 |
| 霸王别姬 |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
| 嫉恶好善 | 嫉:憎恨;好:喜欢。憎恨坏人坏事,鼓励好人好事。 |
| 木心石腹 | 犹木人石心。 |
| 一日三月 | 《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以“一日三月”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
| 轻言细语 |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
| 大胆海口 | 胆:胆量;海口:说大话。大着胆子夸海口。 |
| 学非所用 | 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
| 黄卷青灯 | 黄卷:古代书籍用黄低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
| 兹事体大 | 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
| 忧国爱民 | 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
| 才藻艳逸 | 才藻:才情和文采,才华;艳:华美;逸;超逸。才华华美超逸。 |
|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 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
| 死别生离 | 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 |
| 腰金衣紫 | 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指做了大官。 |
| 三翻四复 | 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
| 众望攸归 | 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 三茶六礼 |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 士昏礼》。 |
| 旁门歪道 | 指不正经的东西。 |
| 香轮宝骑 | 见“香车宝马”。 |
| 花丽狐哨 | 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或比喻人浮华而不实在。 |
| 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 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 |
| 一鞭一条痕 | 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条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