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而去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例子:《新五代史·汉高祖皇后李氏传》:“太后深以为不可,帝拂衣而去,曰:‘何必谋于闺门!’”
基础信息
拼音fú yī ér qù
注音ㄈㄨˊ 一 ㄦˊ ㄑㄨˋ
感情拂衣而去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用于发怒时。
近义词拂袖而去、拂袖而起
英语shake off the dust from one's feet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乐不可支(意思解释)
 - 殷浩书空(意思解释)
 - 覆巢毁卵(意思解释)
 - 拿奸拿双(意思解释)
 - 日月其除(意思解释)
 - 过屠门而大嚼(意思解释)
 - 扬武耀威(意思解释)
 - 山锐则不高(意思解释)
 - 鼎铛有耳(意思解释)
 - 无尽无休(意思解释)
 - 一代谈宗(意思解释)
 - 改节易操(意思解释)
 - 动心忍性(意思解释)
 - 颠仆流离(意思解释)
 - 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意思解释)
 - 魂飞魄荡(意思解释)
 - 丰标不凡(意思解释)
 - 祖舜宗尧(意思解释)
 - 强本节用(意思解释)
 - 差三错四(意思解释)
 - 虫沙猿鹤(意思解释)
 - 高不辏,低不就(意思解释)
 - 酸咸苦辣(意思解释)
 - 杀身成仁(意思解释)
 - 土阶茅屋(意思解释)
 - 被褐怀玉(意思解释)
 - 救焚投薪(意思解释)
 - 拾人牙慧(意思解释)
 
※ 拂衣而去的意思解释、拂衣而去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五步成诗 |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 
| 飞遁离俗 | 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 
| 畏影避迹 |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 
| 月旦春秋 |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 
| 易于反手 |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 
| 心闲手敏 | 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 
| 折冲尊俎 |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 
| 君唱臣和 | 唱:歌唱,吟咏;和:应和。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 | 
| 擦屁股 | 比喻收拾烂摊子。 | 
| 身首异处 | 身体和头颅分在不同地方。指被杀头。 | 
| 妇孺皆知 | 孺:小孩子。妇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 | 
| 擒贼擒王 | 指作战要先抓主要对手。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 | 
| 倚官挟势 | 倚仗官府的权势。 | 
| 率土宅心 | 率土:四海之內。宅心:归心。指天下归心。 | 
| 形影自守 | 谓孤身独处。 | 
| 倚山傍水 | 倚:依靠;傍:临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 
| 无风不起浪 | 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 
| 锦绣肝肠 | 意思是满腹诗文,善出佳句。 | 
| 怡然自乐 | 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 
| 名不正,言不顺 |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 
| 玉润珠圆 | 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 
| 生旦净丑 | 生:小生;旦:花旦;净:花脸;丑:小丑。京剧里的四种人物扮相,借指各种人物。 | 
| 以卵击石 |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 
| 坎井之蛙 | 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 | 
| 五色相宣 | 各种相互映衬。形容诗歌辞藻华丽。 | 
| 贫病交加 | 交:一齐;同时;加:压上。贫困和疾病一齐压在身上。 | 
| 鸡蛋里找骨头 | 比喻故意挑剔。 | 
| 学如牛毛,成如麟角 |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