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去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去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去就之际就:接近。指进退的分寸。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以至于此。”
2、逝将去汝诀别之辞。
3、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刘玉民《骚动之秋》第七章:“秋去冬来,新年一过春节眨眼就到。”
4、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先秦 商鞅《商君书 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5、去害兴利去:除掉;兴:兴办。去掉有害的兴办有利的。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佐河阳军,任事去害兴利。”
6、以肉去蚁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7、浮来暂去喻来去无定。《红楼梦》第八八回:“姨太太这几天浮来暂去,不能过来回老太太,今日饭后家去了。”
8、番来覆去①指不断翻身。②指反复多次。参见“翻来覆去”。明汤显祖《紫箫记 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9、带着铃铛去做贼比喻要干隐秘的事而自己先声张出去。《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既是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却天天在那里叫嚣狂掷,岂不是俗语说的‘带着铃铛去做贼’吗?”
10、掐头去尾指事物只剩下中间的一部分;或指没头没尾;看不清脉络。也指去掉没有用的或不重要的部分。蒋子龙《拜年》:“一个月赶上俩节日,掐头去尾,一个月连半个月的活也干不上了!”
11、来踪去迹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12、临去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13、来去无踪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14、去芜存精芜:芜杂。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人民日报》:“上海京剧院将这样一出冷了多年的老戏,经过去芜存精加以重新编排,使其重放麟派艺术的光彩。”
15、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16、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明 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17、来鸿去燕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清 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18、去末归本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后汉书·章帝本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诚欲元元去末归本。”
19、说来道去指众说纷纭。周立波《桐花没有开》:“一大伙人,你一句,我一句,说来道去,搞得好几个生产组长也五心不定,都不开口了。”
20、鼎成龙去《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21、去危就安离开危险,达到平安。《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罗网。”
22、来龙去脉来龙:龙头之所在。过去看风水的人把山脉比作一条龙;认为从头到尾都像血脉似的连贯着;可以看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比喻事情前后关联的线索或事情的前因后果。明 吾丘瑞《运壁记 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
23、拂衣远去拂衣:振衣而去。振衣远远离去。指归隐。《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24、人来客去指礼节性的应酬往来。也指来往客人很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零回:“妈妈睡罢,一天到晚人来客去的也乏了,歇歇罢。”
25、来情去意事情的内容和原因。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当下戴院长与宋公明说罢了来情去意,戴宗、宋江俱各大喜。”
26、以刑去刑用刑罚遏止刑罚,意谓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饬令篇》无,是其证。”又《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27、左来右去形容来回折腾。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自从把尉迟下在牢里,我则要所算了他性命,又被这不知趣的徐茂公,左来右去打搅,怎生是好?”
28、呼来喝去呼、喝:大声喊叫。呼之即来,喝之即去。形容随意驱使。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这菩萨卖弄神通,把老孙这等呼来喝去,全不费力也!”
29、挂冠而去冠:官帽。指辞去官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30、来无影,去无踪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31、一去不复返复:重复。返: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也形容事物已成过去;不再重现。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2、去梯之言除去梯子后说的话。比喻绝密的话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33、眉来语去用眉目传情,用话语暗示。形容用眉眼传情。多指男女间不正当地勾搭。明·汤显祖《南柯记·决婿》:“天竺见他来,顺稍儿到讲台,眉来语去情儿在。”
34、来去匆匆形容来和去迅速王朔《许爷》:“也许他们在那条街就曾见过面,但来去匆匆,或淡然一瞥或偶一回眸。”
35、否去泰来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36、直来直去指来去途中不绕道、不停留,或指说话、做事不绕弯子。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我说作品的思想性,不是叫人看了那么直来直去,一览无余。”
37、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五节:“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38、恋栈不去栈:养牲畜的棚子或栅栏。恋栈:牲畜留恋自己的圈、棚。形容人贪恋官位,不想离去。《晋书·宣帝纪》:“驽马恋栈豆。”
39、心去难留去:离开。心已在别处,难以挽留。南朝梁·王僧孺《为姬人自伤》诗:“断弦犹可续,心去最难留。”
40、破壁飞去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壁上画龙,点上眼睛后龙即飞云。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因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41、死去活来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42、去邪归正指去掉邪恶,归于正道。《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43、不如归去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也表示消极求退。宋 梅尧臣《杜鹃》诗:“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44、反来复去来回翻动。形容多次重复。梁斌《红旗谱》第三卷:“江涛反来复去,看了又看。”
45、不知去向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46、生来死去死接着生,生接着死,轮回不停。《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君不见生来死去,似蚁修还,为衣为食,如蚕作茧。”
47、恶不去善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左丘明《左传 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48、去杀胜残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梁书·武帝纪》:“思所以振民育德,去杀胜残,解网更张,置之仁寿。”
49、合则留,不合则去合:投契,融洽。意见相合就留下共事,不合就离开宋·苏轼《范增论》:“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项羽以成功名,陋矣。”
50、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挥:摆手。手一招就来,手一挥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指用人时非常随意。宋·苏轼《王仲仪真赞序》:“至于缓急之际,决大策,安大众,呼之则来,挥之则散者,唯世臣巨室为能。”
51、来迎去送来者迎之,去者送之。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销魂桥》:“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
52、过意不去心里感到不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那妇人顿羹顿饭,欢天喜地伏侍武松,武松倒过意不去。”
53、南去北来指来来往往唐 杜牧《汉江》:“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54、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55、南来北去泛指来来往往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这里是大道官塘,怎没个行人南来北去。”
56、呼之即至,挥之即去呼:召唤;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任意使唤支使。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9回:“潘金莲房中,养着一只白狮子猫儿……呼之即至,挥之即去,妇人常叫他雪贼。”
57、颠来倒去翻过来倒过去,来回重复。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4卷:“圣人做出许多文章制度礼乐,颠来倒去,都只是这一个道理做出来。”
58、去暗投明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今愚弟来归,实是去暗投明,脱鬼成人之幸。”
59、溘然而去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92首:“则一旦溘然而去,将一生心血,付之茫茫,岂不大可惜也。”
60、麾之即去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宋 辛弃疾《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