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去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去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病去如抽丝形容病愈很快而且彻底。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十章:“可是,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慢慢儿地养着吧,急也没用。”
2、把臂徐去互相挽着胳膊慢慢离开。
3、丝来线去比喻纠缠连挂。《朱子全书·论语》:“但颜子得圣人说一句,直是倾肠倒肚是了,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4、务实去华华:浮华。讲究实际,去掉浮华。宋·范仲淹《蒙以养正赋》:“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所收视,养恬之义相应。”
5、拂袖而去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师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6、大事去矣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诚用此计,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7、去泰去甚泰、甚:过分。适可而止,不可过分。《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8、去芜存菁芜:芜杂。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9、恶不去善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左丘明《左传 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10、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
11、直来直去指来去途中不绕道、不停留,或指说话、做事不绕弯子。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我说作品的思想性,不是叫人看了那么直来直去,一览无余。”
12、麾之即去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宋 辛弃疾《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须来。’”
13、去梯之言除去梯子后说的话。比喻绝密的话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14、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先秦 商鞅《商君书 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15、东来西去谓行人来来往往。唐·李商隐《关门柳》诗:“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16、省欲去奢省:减少;奢:奢侈。免掉过分的欲念,去除奢侈。汉·襄楷《复上书》:“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死,省欲去奢。”
17、眉来眼去形容以眉目传情。多用于男女情爱。也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宋 辛弃疾《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18、投传而去传:符信。指弃官而去。《后汉书·陈蕃传》:“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19、送去迎来见“送往迎来”。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顗传》:“公府门巷,宾客填集,送去迎来,财货无已。”
20、番来覆去①指不断翻身。②指反复多次。参见“翻来覆去”。明汤显祖《紫箫记 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21、来鸿去燕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清 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22、解粘去缚解:消除;缚:拘束。解除粘着和拘束明·袁宗道《真正英雄从战战兢兢来》:“而竹林诸子,箕踞啸傲于醉乡,见以为能解粘去缚。”
23、鼎成龙去《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24、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不然,厉兵秣马,春去冬来,使贼兵疲于奔命,俟其势衰,收之未晚。”
25、相去悬殊比喻相差很远。
26、拔葵去织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晋 葛洪《抱朴子 逸民》:“濯裘布被,拔葵去织。”
27、相去几何去:距离。相差有多少呢?形容差距不大。《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28、去就之分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29、去危就安离开危险,达到平安。《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罗网。”
30、来无影,去无踪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31、挂冠而去冠:官帽。指辞去官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32、言来语去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33、呼来喝去呼、喝:大声喊叫。呼之即来,喝之即去。形容随意驱使。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这菩萨卖弄神通,把老孙这等呼来喝去,全不费力也!”
34、扬长而去扬长:大模大样的样子。丢下别人;大模大样地离去。也作“徉长而去”。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
35、相去咫尺咫:1咫=8寸;咫尺:距离很近。形容距离很短或相差很小。宋·洪迈《夷坚丙志·饶氏妇》:“相去咫尺,而莫见其形貌。”
36、说不过去不合情理,无法交代。
37、以骨去蚁见“以肉去蚁”。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38、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9、刮地以去刮:搜刮。形容贪官污吏大肆搜刮民财。《新唐书·程铧传》:“军中怒曰:‘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40、遗名去利谓丢弃名位和利益。唐·卢肇《宜州新兴寺碑铭》:“但学者不能窒欲攘贪,遗名去利。”
41、掐头去尾指事物只剩下中间的一部分;或指没头没尾;看不清脉络。也指去掉没有用的或不重要的部分。蒋子龙《拜年》:“一个月赶上俩节日,掐头去尾,一个月连半个月的活也干不上了!”
42、来去无踪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43、相去天渊天渊:天与深渊。比喻二者相差太远,差别极大。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一敬一肆,相去天渊;一圣一狂,亦判若黑白也。”
44、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五节:“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45、破壁飞去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壁上画龙,点上眼睛后龙即飞云。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因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46、贼去关门贼偷了东西走后才云关门。比喻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法瑫宗一禅师》:“僧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
47、不知去向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48、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犹言解铃还是系铃人。指谁惹起的是非,还得由谁来了结。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把那淫妇教他领了去,变卖嫁人。”
49、效死勿去指竭尽忠诚。《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
50、眼去眉来形容用眉眼传情。多指不正当地勾搭。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说与你个聪明的奶奶,送春情是这眼去眉来。”
51、效死弗去效:献出;弗:不。拼死报效,不肯离去。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效死而民弗去。”
52、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53、来踪去迹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54、你来我去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55、挂冠求去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56、暮来朝去暮:傍晚;朝:早晨。清晨过去黄昏来临。形容时光流逝《中国体育报》:“少年国足们来到巴西训练,暮来朝去,寒来暑往,两个年头过去了。”
57、去邪归正指去掉邪恶,归于正道。《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58、去末归本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后汉书·章帝本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诚欲元元去末归本。”
59、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的没有了,只好被迫去买新的,坏事变成了好事。洪放《秘书长·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总要发展的啊。”
60、汤去三面《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