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衣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衣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鬓影衣香鬓:耳边的头发。形容女人的美丽和香艳。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荡出兰挠挂楫,于意云何;传来鬓影衣香,谁能遣此?”
2、解衣衣人脱下衣服给别人穿。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3、裸袖揎衣裸:裸露;揎衣:卷袖。卷起或捋起衣袖,裸露手臂元·马致远《哨遍》:“当日先生沈醉,脱巾露顶,裸袖揎衣。”
4、衣不布体布:展开。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衣不布体,食无充肠,幼学三年不蒙师训。”
5、斑衣戏彩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孝子传》言老莱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为婴儿戏以娱父母。
6、衣冠礼乐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7、衣架饭囊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8、衣租食税租、税: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多少男人,衣租食税,及至事到临头,尚且如此。”
9、牛衣病卧形容贫病交迫。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便羊裘归去,难留严子;牛衣病卧,肯泣王章?”
10、作嫁衣裳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1、衮衣以归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唐·刘禹锡《贺门下裴相公启》:“绣斧既定,衮衣以归。”
12、衣屩蓝缕屩:用麻与草做的鞋;蓝缕:破烂。衣服鞋子破烂唐·薛用弱《集异记·刘惟清》:“先是东平有术士皇甫喈者,落魄不仕,衣屩蓝缕,众甚鄙之。”
13、衣食住行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14、鹑衣鹄面破烂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穷苦落魄之状。清·捧花生《画舫馀谭》:“尝见某者,鹑衣鹄面,行泮宫前。”
15、解衣推食推:让。把衣服脱给别人穿;把食物让给别人吃。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16、衣妆楚楚楚楚:整洁,鲜明。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宋·王明清《玉照新志》第四卷:“二人夜同步河之西,见一妇人在前,衣妆楚楚,因纵步觇之,常不及焉。”
17、缩衣节口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宋 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
18、衣绣夜行衣:穿。绣:锦绣。穿着精美鲜艳的锦绣衣服夜间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贵以后不为人知。亦作“衣锦夜游”、“衣锦夜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19、菲衣恶食菲:微,薄。简单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宋史·李韶传》:“九重菲衣恶食,卧薪尝胆,使上下改虑易听,然后可图。”
20、解衣包火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21、博带褒衣博:宽大;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22、袭衣兼食袭:全套衣服;兼:加倍。成套衣服,多盘菜肴。比喻生活富裕。明·何景明《徐太母潘氏墓志铭》:“居家甚勤俭,无袭衣兼食,然施族仁下,不有所害。”
23、衣冠扫地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人不重名节,丧尽廉耻。宋·文天祥《留远亭》诗序:“诸酋又族妇抱刘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24、衣不遮身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曹州有一个穷汉,叫做贾仁。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
25、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清 沈自晋《望湖亭 自嗟》:“虽然如此,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打扮也是极要紧的。”
26、牛衣对泣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27、美衣玉食玉食:比喻珍异的食物。华丽的服装,珍美的饮食。形容生活优裕。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5回:“所谓君者,受尊号,享荣名,美衣玉食,崇阶华宫,乘高车,驾上驷,府库充盈。”
28、褒衣危冠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29、拂衣而去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30、食租衣税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下》:“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
31、无衣之赋春秋末,吴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师秦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秦哀公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以“无衣之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春秋末,吴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师秦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秦哀公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
32、衣不兼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清·汪琬《敕封徐母刘孺人墓志》:“素无铅华甘脆之好,衣不兼彩,食不重味。”
33、衣赭关木赭:赤褐色的囚衣;关:禁闭;木:刑具。指服刑。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34、颠衣到裳同“颠倒衣裳”。到,通“倒”。汉·扬雄《太玄·上》:“次六。升于堂,颠衣到裳,廷人不庆。”
35、七次量衣一次裁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36、解衣卸甲解:脱衣。卸:卸掉。脱下战衣,卸掉灰甲。比喻不再作战。明·无名氏《杏林庄》第一折:“他若是解衣卸甲顺天朝,班中封位爵。”
37、称体载衣称:适合。按照身材剪载衣服。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南齐书·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38、解衣盘礴同“解衣般礴”。
39、只重衣衫不重人指人势力,看人只重衣着。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龙心禅师法嗣》:“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老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40、鲜衣怒马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冤狱》:“群盗得志,弥横恣为推埋,鲜衣怒马,以游侠为称,其魁名朱国臣者,初亦宰夫也。”
41、乌衣子弟指出身贵族的年轻人。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水阁含春,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
42、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五代 齐已《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43、衣不重采重:重叠;采:通“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生活节俭。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44、衣锦夜游穿了锦绣衣裳在夜间出行。比喻虽居官位,却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显贵。同“衣绣夜行”。《北史 鹿悆传》:“且衣锦夜游,有识不许。”
45、衣无二彩身上没有第二件彩衣。形容衣着朴素。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朝廷躬自菲薄,去绝奢饰,食不兼味,衣无二彩。”
46、沐猴衣冠同“沐猴而冠”。元·无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47、衣食饭碗比喻赖以生存的职业或技能等。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俺女孩儿倒也肯嫁他,只是俺这衣食饭碗,如何便割舍得。”
48、衣狐坐熊衣:穿。穿着狐皮衣服,坐在熊皮上。形容生活奢侈。《宋书·王僧达传》:“如使臣享厚禄,居重荣,衣狐坐熊,而无事于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49、称体裁衣称:适合。按照身材来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明·杨基《初春诗》:“踏青鞋袜平头制,试暖以上称体裁。”
50、衣冠济济济济:美好貌。形容服饰华丽。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2出:“自来不识恁底,平日我衣冠济济。”
51、鹑衣鷇食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极端贫困。明·沈榜《宛署杂记·养济院》:“此外,又有舍饭,而鹑衣鷇食,扶携颠连,号呼衢路者,犹然在也。”
52、解衣盘磅同“解衣般礴”。
53、赭衣塞路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汉书·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
54、衣冠蓝缕蓝缕:破烂。衣帽破烂宋·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为晟教幼子,衣冠蓝缕,身寒欲颤,月得千钱。”
55、东市朝衣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事见《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后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载: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
56、布衣雄世布衣:平民。一个平民成了世间的英雄。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敏慧》:“袁绍称郑玄以布衣雄世。”
57、衣马轻肥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语出《论语 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唐 杜甫《秋兴》诗之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58、缝衣浅带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59、白衣公卿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一 散序进士》:“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60、少衣缺食缺乏衣食。比喻贫困。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人都被拿去做工,荒功废业,家里一定弄得少衣缺食,这等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