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势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来势汹汹 |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牵扯到我。” |
| 2、势成骑虎 | 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很难下来。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迫于情势;欲罢不能。 | 清 吴璿《飞龙全传》:“心里其实害怕;无奈势成骑虎,只得勉强要去厮杀。” |
| 3、抱法处势 | 比喻把法和势结合起来,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势》:“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
| 4、挟势弄权 | 倚仗势力,玩弄权术。 | 清·洪昇《长生殿·情悔》:“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的尽!” |
| 5、势钧力敌 | 见“势均力敌”。 | 《宋史·苏辙传》:“及势钧力敌,则倾陷安石,甚于仇雠,世尤恶之。” |
| 6、势如破竹 | 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 7、势焰熏天 | 形容势力大,气焰高,很可怕。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见个败类,纵然势焰熏天,熏看着也同泥猪瓦狗。” |
| 8、时移势易 | 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 清 杭世骏《质疑 诸史》:“时移势易,踵事增华,亦不得独罪商君矣。” |
| 9、势不两存 | 见“势不两立”。 | 《韩非子·孤愤》:“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
| 10、势穷力蹙 | 同“势穷力屈”。 | 宋·李纲《与吕安老提刑书》:“招盗赋以官,出于不得已,今既两路有兵,势穷力蹙,不擒即降,似不须此。” |
| 11、趋时附势 |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 |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如此人趋时附势以得富贵而自为乐者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 经史二》:“盖趋时附势人情则然,古今所同也。何责于薄俗哉?” |
| 12、摄威擅势 | 谓凭借权势,专横跋扈。 | 西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昔者齐简公释其国家之柄,而专任其大臣,将相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 |
| 13、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 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 《史记·日者列传》:“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
| 14、人单势孤 | 人数少,力量单薄。 | 京剧《猎虎记》第十场:“劫牢之后,倘若登州兵马杀来,我等人单势孤,只怕寡不敌众。” |
| 15、装腔做势 | 腔:腔调;势:姿态。装出一种腔调,摆出一种姿态,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5回:“况他又倚着天子宠眷,公卿出身,见你我寒士,未必不装腔做势。” |
| 16、力敌势均 | 同“力均势敌”。 | 《宋书·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
| 17、狗仗人势 | 仗:倚仗;仗恃。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为非作歹;欺压别人。 | 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势。” |
| 18、趁势收篷 | 篷:船帆。比喻乘机歇手,见好就收。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0回:“马老爷见瞿太太一面已经软了下来,不至生变,便也趁势收篷。” |
| 19、力分势弱 | 分:分开。力量分散势力就减弱。 | 《旧唐书·杜伏威传》:“今同若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 |
| 20、势欲熏心 | 势:权势;欲:欲望;熏:侵袭。贪财权势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宝玉听到这里,觉得不甚入耳,因想黛玉从来不是这样人,怎么也这样势欲熏心起来?” |
| 21、简贤附势 | 轻视贤良,依附权势。 | 《书 仲虺之诰》:“简贤附势,实繁有徒。”孔传:“简,略也。贤而无势则略之,不贤有势则附之。” |
| 22、审几度势 | 省察事机,揣度形势。 |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审几度势更化宜民者,救时之急务也。” |
| 23、势合形离 | 势:形状;形:形体。形体各自独立,结构完整不分。 | 三国 魏 何晏《景富殿赋》:“桁梧复迭,势合形离。” |
| 24、仗势欺人 | 仗:倚仗;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别人。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
| 25、猿臂之势 | 猿猴之臂长而且敏捷,能运气自如。比喻能攻能守,可进可退的作战形势。 | 《新唐书·李光弼传》:“不如移军河阳,北阻泽、潞,胜则出,败则守,表里相应,贼不得西,此猿臂势也。” |
| 26、计穷势蹙 | 无计可施,情势紧迫。 | 《元史·陈天祥传》:“深既不能制乱,反为乱众所制,军中乏粮,人自相食,计穷势蹙,仓黄退走,土兵随击,以致大败。” |
| 27、人多势众 | 人多势力大。 | 清 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
| 28、势力之交 |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
| 29、见势不妙 | 看到形势不好。指情况对自己不利。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3章:“梁队长见势不好,临时放弃烧仓库的计划。” |
| 30、审时定势 | 审:详查,细究。分析时势,判定其发展趋势。 | 唐·吕温《诸葛武侯庙记》:“乃知务开济之业者未能审时定势而大顺人心,而克观厥成,吾不信也。” |
| 31、趁势落篷 | 比喻乘机歇手。 | 曾朴《孽海花》第31回:“如今果然半途解缆,这明明是预定的布置,她也落得趁势落篷,省了许多周折。” |
| 32、情见势竭 | 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指真情败露,声势衰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彧传》:“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
| 33、虚张声势 | 假装出强大的气势。虚:虚假;张:张扬。 | 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
| 34、拿腔做势 | 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只当是抚台敷衍他的话,不免拿腔做势,添了许多自抬身价的话。” |
| 35、乘势使气 | 仗势逞性子。 | 《魏书·阉官传序》:“其间窃官爵,盗财贿,乘势使气为朝野之患者,何可胜举。” |
| 36、势倾天下 | 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
| 37、胜负兵家常势 | 兵家:军事家;势:情势。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 《旧唐书·宪宗纪》:“胜负兵家常势,不可以一将失利,便沮或计。” |
| 38、揆理度势 | 衡量道理,揣度情势。 | 清·林则徐《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与概断各国贸易,揆理度势,迥不相同。” |
| 39、趋时奉势 |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同“趋时附势”。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若是他得了官时去看他,教人道我趋时奉势。” |
| 40、党坚势盛 | 谓团结紧、势力盛大。 | |
| 41、有财有势 | 既有钱财,又有势力。同“有钱有势”。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比如一边有财有势,那趋财慕势的多只向一边去。” |
| 42、势不可遏 | 犹势不可当。 | 唐·裴铏《传奇·韦自东》:“自东不顾,仗剑奋衣而往,势不可遏。” |
| 43、揆情审势 | 估量情况审察形势。 | 清·陈炽《<盛世危言>叙》:“我恶西人,我思古道,礼失求野,择善而从,以渐复虞、夏、商、周之盛轨,揆情审势,旦暮之间耳。” |
| 44、势不两全 | 势:情势,状况。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今弟遘恶,此势不两全。” |
| 45、拿班作势 | 装模作样。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凤姐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便依允了。” |
| 46、因势乘便 | 根据形势顺便达到目的。 | 汉·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 47、倚势欺人 | 仗:倚仗,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58回:“你强娶民女,私抢少妇,勾串地方官倚势欺人,又抗旨不遵。” |
| 48、虎狼之势 |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 《淮南子 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
| 49、装腔作势 |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 | 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
| 50、权尊势重 | 尊:地位或辈分高。权位高,势力大。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自己代为首相,权尊势重,朝野侧目。” |
| 51、揆时度势 | 审度时势。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陈侍御奏折》:“林则徐不能揆时度势,妥善办理,致夷人激而用兵。” |
| 52、趋权附势 | 趋:奔走;权: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 宋 李觏《名公手书 萧注》:“注鄙人,然而有志于圣贤之术,心铭足下之道,故发此书以闻,非今之趋炎附势辈,闻足下有大名而沽相知之幸,足下其以为是非。” |
| 53、失张冒势 | 冒冒失失的样子。 |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春梅道:‘怪因,失张冒势,恁唬我一跳。有要没紧,两头回来游魂哩。’” |
| 54、形制之势 | 势:形势。依靠有利的地势来制服对方。 | 东汉·班固《汉书·郦食其传》:“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
| 55、气势汹汹 | 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 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
| 56、附势趋炎 | 谓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 明·无名氏《赠书记·奚妈辨本》:“朝庭一时无公道,我难道附势趋炎,把是非颠倒。” |
| 57、势穷力竭 | 大势已去,力量用尽。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 | 金·王若虚《复之纯交说》:“凶乘祸鸠,势穷力竭,而投诸囚,以伏于幽。” |
| 58、声势烜赫 | 声势:声威气势;烜赫:显耀盛大。声势显耀盛大。 |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第一卷:“有文觉禅师者出都,声势烜赫,骑从如云,道出袁浦,兖豫二州方便大僚率属郊迎恐后。” |
| 59、拿腔作势 | 装模作样。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的抄写。” |
| 60、狗仗官势 | 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 | 茅盾《子夜》七:“哼!他妈的实力!不过狗仗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