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纲人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纪纲:纲法,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
出处:《汉书·武帝纪》:“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
基础信息
拼音jì gāng rén lún
注音ㄐ一ˋ ㄍㄤ ㄖㄣˊ ㄌㄨㄣˊ
繁体紀綱人論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笔不苟(意思解释)
- 寡情少义(意思解释)
- 怒目睁眉(意思解释)
- 习故安常(意思解释)
- 卖狱鬻官(意思解释)
- 清洌可鉴(意思解释)
- 天假其年(意思解释)
- 政以贿成(意思解释)
- 进贤退奸(意思解释)
- 摘山煮海(意思解释)
- 消愁破闷(意思解释)
- 忘情负义(意思解释)
- 良宵好景(意思解释)
- 决疣溃痈(意思解释)
- 一秉大公(意思解释)
- 打家截舍(意思解释)
- 局天促地(意思解释)
- 众少成多(意思解释)
- 风流博浪(意思解释)
- 衣不遮体(意思解释)
- 白头而新(意思解释)
- 情深伉俪(意思解释)
- 尊师贵道(意思解释)
- 画阁朱楼(意思解释)
- 滚汤泼雪(意思解释)
- 措置有方(意思解释)
- 乌面鹄形(意思解释)
- 讬公报私(意思解释)
※ 纪纲人论的意思解释、纪纲人论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叹为观止 | 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
| 鼓腹含和 | 吃饱肚子,和乐相处。形容太平欢乐。 |
| 半青半黄 |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
| 同气连枝 |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
| 临阵磨枪 | 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
| 七嘴八舌 |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
| 东张西望 | 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
|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 送一斗米救人,人会怀感恩。送一石米给人会使人贪得无厌而反目成仇。指对人帮助要看时机与对象。 |
| 各从其志 | 从:听任;志:志向。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
| 原封不动 | 封:封口。原意为原来贴好的封口一点也没变动。比喻一切照原样;丝毫没有变动。 |
| 望穿秋水 |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
| 缘木求鱼 | 缘:顺着;木:树。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法不对;徒劳无功。 |
| 了不长进 | 一点进步也没有。形容没有出息。 |
| 全心全意 | 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保留。 |
| 调虎离山 | 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
| 恒河沙数 | 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
| 于事无补 | 对事情毫无补益。 |
| 漆黑一团 | 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
|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 降:降临。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
| 博闻强识 | 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
| 平起平坐 | 平:没有高低;相同。原指封建时代地位相同的人同时站起;同时坐下。现比喻地位相同;权力相等。 |
| 能近取譬 |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
| 密密匝匝 | 密集,茂密,满满的样子。 |
| 巢林一枝 | 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后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 |
| 顺手牵羊 | 顺:方便。指顺手把羊牵走。比喻顺便利用可乘之机施展手法或手腕。 |
| 明目张胆 | 张胆:放大胆量。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 |
| 博识多通 | 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
| 黄钟毁弃,瓦缶雷鸣 | 黄钟:大钟;瓦缶:瓦锅。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