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渐于干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盘”,“九三,鸿渐于陆”。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鸿渐于干”指始入仕途。
出处:《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
例子:回思子平日节概,痴人说梦,尚是鸿渐于干而已,无足为异。明·海瑞《与博白大尹林仲和书》
基础信息
拼音hóng jiàn yú gàn
注音ㄏㄨㄥˊ ㄐ一ㄢˋ ㄩˊ ㄍㄢˋ
繁体鴻漸于干
感情鸿渐于干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重一掩(意思解释)
 - 腰金拖紫(意思解释)
 - 道远知骥(意思解释)
 - 萱花椿树(意思解释)
 - 按纳不住(意思解释)
 - 大捞一把(意思解释)
 - 琐尾流离(意思解释)
 - 革带移孔(意思解释)
 - 胡吹乱嗙(意思解释)
 - 深山穷谷(意思解释)
 - 骇人闻见(意思解释)
 - 轻浪浮薄(意思解释)
 - 机关算尽(意思解释)
 - 北面称臣(意思解释)
 - 金玉锦绣(意思解释)
 - 骄儿騃女(意思解释)
 - 饥餐渴饮(意思解释)
 - 智者所见略同(意思解释)
 - 寄雁传书(意思解释)
 - 百二河山(意思解释)
 - 惺惺作态(意思解释)
 - 孝悌力田(意思解释)
 - 臼杵之交(意思解释)
 - 雕心刻肾(意思解释)
 - 万箭攒心(意思解释)
 - 谈笑封侯(意思解释)
 - 志同心合(意思解释)
 - 礼顺人情(意思解释)
 
※ 鸿渐于干的意思解释、鸿渐于干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泥猪瓦狗 | 见“泥猪疥狗”。 | 
| 毛发倒竖 | 倒竖:尾端朝上直立。汗毛、头发都竖起来。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紧张。亦作“毛发皆竖”、“毛发尽竖”、“毛发为竖”。 | 
| 秋行夏令 | 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 
| 指槐骂柳 |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 
| 红粉青楼 | 红粉:原指红色的铅粉,为女子化妆用品,后借指美女;青楼:妓院。泛称有女色或可寻欢的场合。 | 
| 船到桥门自会直 | 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 
|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 市:众人聚集的地方。指富贵人家子弟犯了死罪,可以免除服刑。 | 
| 面目一新 | 一下子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 
| 赐墙及肩 | 比喻才学浅陋。 | 
| 猢狲入布袋 | 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比喻行动失去约束。 | 
| 名门大族 | 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 
| 奉如神明 | 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 
| 立于不败之地 | 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 | 
| 口不择言 |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 
| 於乎哀哉 | 於乎:文言叹词;哉:语助词。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 
| 引经据古 | 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 
| 桀骜不逊 |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 | 
| 费力劳心 | 耗费气力和心思。 | 
| 触手可及 |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 
| 不奈之何 | 指无可奈何,无法可想。 | 
| 饿虎扑羊 |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 
| 没毛大虫 | 没有毛的老虎。比喻凶猛的人或事物。 | 
| 格杀不论 | 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 
| 地旷人稀 | 旷:空旷;稀:稀少。地方大,人烟稀少。 | 
| 傍人篱壁 | 比喻依赖别人。 | 
| 目量意营 | 以目测量,用心经营。形容精心勘测设计。 | 
| 敲榨勒索 | 见“敲诈勒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