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鸿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鸿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鸾跂鸿惊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宋·黄伯恩《法帖刊误·王大令书上》:“才披尺许目增明,鸾跂鸿惊欲飞逝。”
2、鸿毛泰岱见“鸿毛泰山”。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
3、泰山鸿毛比喻轻重相差极大。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4、鸿业远图鸿:大。宏伟的事业,远大的志向或谋划。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若国家不为体恤,不为保护,则小者无以觅蝇头微利,大者无以展鸿业远图。”
5、惊鸿艳影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6、鸿雁哀鸣哀:悲哀。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
7、轻若鸿毛见“轻于鸿毛”。《晋书·皇甫谧传》:“轻若鸿毛,重若泥沉,损之不得,测之愈深。”
8、鸿均之世鸿:大;均:平。指太平盛世。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
9、断雁孤鸿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明·张凤翼《红拂记·杨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断雁孤鸿,可曾寻偶否?”
10、鸿飞霜降鸿雁为候鸟,每年深秋归飞,其时开始霜降,因用以指时序的变化和年岁的更换。
11、鸿篇巨帙鸿:巨大。形容规模宏大的著作。傅增湘《校永乐大典本<都城纪胜>》:“循是以论,则古来鸿篇巨帙,其沿讹踵缪,而莫从纠勘者,可胜道也。”
12、鱼网鸿离鸿:鸿雁;离:遭受。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诗经·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13、鸿儒硕辅
14、雪中鸿爪同“雪泥鸿爪”。清·陈维菘《水调歌头·题友人词并示方邺大匡》词:“万象雪中鸿爪,一过已忘情。”
15、鸿鹄与鸡形容认真考察身边的有用之材。《新序·杂事第五》:“君尤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16、鸿鶱凤逝鸿鹄高飞,凤凰远逝。比喻毅然远行。清·龚自珍《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年三十,让产伯兄,鸿鶱凤逝,去之无迹。”
17、鸿笔丽藻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唐·源直心《议释道不应拜俗状》:“枢纽经典,畴咨故实,理例锋颖,词韵膏腴,则司戎之称鸿笔丽藻矣。”
18、鸿商富贾豪富的商人。
19、飞鸿踏雪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亦作“雪泥鸿爪”、“飞鸿印雪”、“飞鸿雪爪”。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20、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1、鸿篇巨著指规模宏大的著作。同“鸿篇钜制②”。柯灵《香雪海 散文——文学的轻骑队》:“我们这时代是产生鸿篇巨著的时代,是产生诗的时代,也是产生绚烂多采、争妍斗胜的散文的时代。”
22、飞鸿冥冥鸿:鸿雁;冥冥:高远。大雁飞向远空。比喻隐者远走高飞,全身避害。宋·辛弃疾《哨遍》:“问谁知,几者动之微,望飞鸿冥冥无际。”
23、鸿案相庄①据《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鸿家贫而有节操。妻孟光,有贤德。每食,光必对鸿举案齐眉,以示敬重。后因以“鸿案相庄”表示夫妻和好相敬。②谓结为伉俪。据《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鸿家贫而有节操。妻孟光,有贤德。每食,光必对鸿举案齐眉,以示敬重。”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24、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唐 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5、鸿爪留泥同“鸿爪雪泥”。清·查慎行《顾侠君庶常招饮晚翠阁》诗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鸿爪留泥我亦曾。”自注:“癸酉夏秋间,余寓居此巷。”
26、判若鸿沟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2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8、鸿渐之翼鸿鹄凭借羽翼而高飞远行,因以“鸿渐之翼”比喻大才;高才。《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公孙弘、卜式、兒宽皆以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颜师古注引李奇曰:“渐,进也,鸿一举而进千里者,羽翼之材也。弘等皆以大材初为俗所薄,若燕爵不知鸿志也。”
29、鸿蒙初辟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浑沌的元气。开天辟地。指刚刚开始出现人类世界。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 太上君开天经》:“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涬溟鸿蒙。”
30、鸿消鲤息谓断绝音信。亦指死。
31、鸿鳦满纸亦作“鸿乙满纸”。形容书写潦草,随意涂抹。
32、鸿飞冥冥,弋人何慕冥冥:高远;弋人:射猎的人。大雁飞向远空,猎人没法得到。比喻隐者远走高飞,全身避害。或比喻隐者的高远踪迹。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论秦蜀》:“不然如两生、四皓、伏生之流,鸿飞冥冥,弋人何慕,肯摇唇鼓吻,自投于陷穽哉!”
33、鸿函钜椟指丰富的藏书。
34、举如鸿毛,取如拾遗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35、哀鸿遍野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36、附骥攀鸿攀:攀附;鸿:天鹅。比喻依附他人以成名。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夫蚊虻终日经营,不能越阶序,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37、翩若惊鸿翩:轻快;轻盈。轻快得像惊飞的鸿雁;形容姿态轻盈。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38、哀鸿遍地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黄侃《水龙吟 秋花》词:“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秋侣!”
39、孤鸿寡鹄孤:孤单;鸿:鸿雁;寡:失偶的妇人;鹄:天鹅。孤独失伴的天鹅。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向日蚕桑动,忽相逢孤鸿寡鹄,无门投控,飞鸟依人情可悯。”
40、目断飞鸿断:断绝;鸿:鸿雁。目送大雁飞去,直到看不见。形容离别的悲凄之情。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此情未语泪先溶,自今别去,目断飞鸿。”
41、雪泥鸿爪指鸿雁在泥雪地上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鸿:鸿雁。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42、鸿离鱼网鸿:鸿雁;离:通“罹”,遭受。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无端受害。清·黄遵宪《已亥杂诗》:“鸿离鱼网惊相避,无信凭谁寄与渠。”
43、燕雀安知鸿鹄志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4、鸿门宴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45、来鸿去燕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清 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46、飞鸿雪爪见“飞鸿印雪”。清·陈维崧《风入松·纳凉》词:“浮世飞鸿雪爪,故山乱叶茅庵。”
47、鸿飞冥冥,弋人何篡冥冥:高远;弋人:射猎的人;篡:非法获取。大雁飞向远空,猎人没法得到。比喻隐者远走高飞,全身避害。或比喻隐者的高远踪迹。汉·扬雄《法言·问明》:“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
48、鸿鹄高飞,一举千里鸿鹄:天鹅。天鹅高高飞翔,一飞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49、鸿鹄将至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0、鸿断鱼沉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51、鸿运当头鸿运:大好的运气。正是走好运的时候。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雪公,你鸿运当头,做事千万要漂亮。”
52、鱼沉鸿断同“鱼沉雁杳”。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53、鸿毛泰山比喻轻重相差极大。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54、龙跃鸿矫喻高举远逝。明·王世贞《说部》:“东方朔、阮籍其善处难者乎?既弗能避,又弗欲免,曷不龙跃鸿矫哉?”
55、鸿隐凤伏比喻贤才不遇。清·蒲松龄《贺章丘县周素心入泮序》:“尽当鸿隐凤伏,斥鷃得而笑之,而不知一朝奋迹,阊阖可叫而开不难也。”
56、鸿飞冥冥冥冥:遥空。大雁飞向远空。比喻远走避祸。汉 扬雄《法言 问明》:“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
57、鸿稀鳞绝比喻音信极少。汉 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58、鸿篇巨制鸿:巨;大。指大篇幅的巨型著作。清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其鸿篇巨制,洋洋洒者,行将别裒录之为一集。”
59、鸿爪雪泥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语本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语出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爪印。”
60、群鸿戏海鸿:鸿雁;海:指大湖。象许多飞鸿在大湖里游戏一样。形容书法遒劲灵活。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王羲之书如群鸿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