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干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干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口燥唇干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2、干干翼翼勤勉敬慎。
3、干君何事干:关涉;君:你的尊称。跟你有什么关系?指人爱管闲事。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4、口干舌燥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三国 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5、焦唇干舌见“焦唇干舌”。《孔子家语·屈节》:“孤尝不料力而兴吴难,受困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
6、载戢干戈载戢:装运收藏;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引申为战争。将武器收藏起来。指不再诉诸武力。《诗经·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7、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8、干干脆脆痛痛快快,干净利索。曹禺《雷雨》序:“鲁大海自然要个硬性的人来演,口齿举动不要拖泥带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9、干名采誉干:求;采:取。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东汉 班固《汉书 终军传》:“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10、手脚干净喻廉洁奉公。傅晓航《九只小鸭子》:“办社务的干部,手脚干净,青天包公啊!”
11、干净利索快速彻底,不拖泥带水。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蓝布大褂,干净利索,标致好看。”
12、整顿干坤乾坤:卦名,象征天地,阴阳等。治理国家,使混乱的局面变得有秩序。
13、焦唇干肺谓忧心如焚,肺为之枯干。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顺民》:“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14、河涸海干河流干涸,大海枯竭。比喻穷尽、彻底,不留余地。《三峡五义》第五五回:“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说菜是剩下的,酒是浑的,坛子也摔了,盘子碗也砸了,还骂了个河涸海干。”
15、材优干济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清史稿 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16、鸿渐于干《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盘”,“九三,鸿渐于陆”。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鸿渐于干”指始入仕途。《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
17、一干人犯指罪犯和有关的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奸夫淫妇,虽该重罪,已死勿论。其余一干人犯,释放宁家。”
18、蔽日干云挡住太阳,直冲云霄。形容十分高大。唐 张文成《游仙窟》:“于时金台银阙,蔽日干云。”
19、偎干就湿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谓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干。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
20、精明强干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审案的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贼款来。”
21、一掷干坤谓以天下为孤注之一掷。乾坤,天下。语本唐韩愈《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22、国之干城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23、朱干玉戚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24、非意相干非意:意料之外;干:冒犯。意外的无故冒犯。晋 王隐《晋书 卫玠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25、水米无干见“水米无交”。朱自清《我是扬州人》:“我知道上海虽然也许比知道绍兴多些,但是绍兴究竟是我的祖籍,上海是和我水米无干的。”
26、不干不净净:洁净。指粗俗,下流。淫乱的婉辞。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回:“不知是那里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
27、寝苫枕干谓古时父母被人所杀,子女卧草枕盾,表示时刻不忘报仇。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28、干城之将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指保卫国家的大将。《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孔丛子·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29、干父之蛊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周易 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30、干端坤倪天地显示的征兆。
31、乳臭未干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并且乳臭未干,谁人来稽查得他?”
32、沽名干誉犹沽名钓誉。明·无名氏《鸣凤记·驿里相逢》:“追想我昔日纠劾仇贼,岂是沽名干誉。”
33、邪不干正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宋 王谠《唐语林 方正》:“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34、函盖干坤佛教语。《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原谓泯合无间。后指言语诗文契理或一心专志而绝无杂念。
35、精明能干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新唐书 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36、干云蔽日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高大。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37、口燥喉干燥:干。形容非常干渴。老舍《赵子曰》:“直喊到他口燥喉干,心中发空,才打道进城回公寓。”
38、外强中干指外表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39、木干鸟栖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外篇》:“身不敢饮食,拥辕执轺,木干鸟栖,袒肉暴骸。”
40、扭转干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已成的局面。
41、黄干黑廋面容憔悴的样子。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你恋着红裙翠袖,折倒的你黄干黑廋。”
42、身后识方干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清·袁枚《随园诗话》:“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识后识方干。”
43、干卿何事干:关涉;卿:你的尊称。跟你有什么关系?指人爱管闲事。宋·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44、干打雷不下雨干:空。比喻空作许诺,不肯实施,不肯给人以实惠。老舍《离婚》:“干打雷不下雨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45、干霄蔽日犹干云蔽日。清·何绍基《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奇松古柏,干霄蔽日,真气真骨真形,岂待浑成于影哉!”
46、大干物议干:冒犯;物议:众人的议论。引起众多的议论或引起舆论的不满。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来,那是大干物议的。”
47、大动干戈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48、朝干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不敢疏忽懈怠。《周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49、黄干黑瘦指人面容憔悴的样子。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你恋着红裙翠袖,折倒的你黄干黑瘦。”
50、油干灯尽见“油干灯草尽”。《荡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并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灵芝仙药,所用不过树皮草根,油干灯尽,大命已终,如何救得。’”
51、干瞪眼干着急而没有办法。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等他们知道了,水已经到了咱们村,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52、唾面自干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新唐书 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53、强干弱枝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54、白吃干饭只会吃饭不会干活。巴金《探索集·探索》:“我从小就不安于现状,我总是在想改变我的现状,因为我不愿意白吃干饭混日子。”
55、豪干暴取谓恃强夺取。明·何景明《内篇》:“治储之事,散有聚无,士需将征,豪干暴取,凶不改敛,贫不减费,权利而府怨是难之也。”
56、干巴利落干脆;爽快。
57、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纣:商纣。指碰到好人以礼相待,遇到坏人以武相待。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8卷:“遇文王兴礼乐,遇桀纣呈干戈。”
58、干巴利脆见“干巴利落”。
59、日干夕惕干干,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日干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出《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60、朝干夕愓指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出《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