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于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患难。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
2、于民润国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3、莫逆于心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4、危于累卵比垒起的蛋还危险。喻极其危险。《战国策·秦策四》:“当是时,魏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后汉书·申屠刚传》:“国家危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5、于思于思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6、兄弟阋于墙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
7、芝兰生于深林香草长在深山里依然芬芳。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不因身处逆境而败坏名节《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里,不以无人而不秀;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败节。”
8、涩于言论形容说话迟钝。《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9、大白于天下大白:彻底明白,完全清楚;天下:全国。使全国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9回:“吾辈救国护法之初衷,将无以大白于天下,而佥壬假借,得以自便私图。”
10、人浮于食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1、假手于人假:借。借助别人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指凭借别人的力量办事。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庞淯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烈女传》:“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12、安于所习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13、歌于斯,哭于斯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
14、俯仰于人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形容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明·焦竑《玉堂丛语·宠遇》:“平生诗文甚多,不能俯仰于人,故能不显云。”
15、形于颜色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脸色上面。宋·范祖禹《论德政》:“忧瘁泣涕,形于颜色。”
16、义形于色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17、安于一隅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18、无济于事济:有益。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19、立于不败之地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20、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庄周《庄子 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21、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22、严于律已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23、熔于一炉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24、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山水田园诗传·前言》:“进入写景入情、寓情于景的艺术境界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
25、喜愠不形于色
26、询于刍荛与樵夫商议事情,意谓不耻下问。《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27、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8、观于海者难为水观:看。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9、易于拾遗犹易如反掌。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30、死于非命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31、求马于唐市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苏曼殊《与刘半农书》:“(达吐,)西域术语,或神秘之名,即查泰西字书,不啻求马于唐市。”
32、见弃于人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萧逸《龙吟曲》第九章:“尤其是一个自尊心重的人,见弃于人,那种伤感是非常沉重的!”
33、亏于一篑亏:缺,欠;篑:装土的竹筐。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34、防祸于未然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汉书 外戚传下 孝成赵皇后》:“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35、出于水火,登之衽席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36、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 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7、问道于盲盲:瞎子。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38、凤皇于飞见“凤凰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39、千金之堤,溃于蚁漏堤:堤坝;溃:崩溃。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千金之堤,溃于蚁漏,有罅故也。”
40、难于上天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41、专美于前专美:独享美名。指先于别人独享美名。宋·陈亮《复杜伯高》:“左右笔力如川之方至,无使楚汉专美于前,乃副下交之望。”
42、著于竹帛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43、取信于人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44、鸿渐于干《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盘”,“九三,鸿渐于陆”。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鸿渐于干”指始入仕途。《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
45、出于意表谓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唐·张读《宣室志》卷四:“一夕,风月晴莹,有扣门者,出视之,见一丈夫,衣冠甚伟,仪状秀逸。乔延入与坐,谈议朗畅,出于意表。乔重之,以为人无及者。”
46、受制于人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7、自投于地投:抛掷。自己一下子仆伏在地上。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顺归罪。”
48、无敌于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49、独异于人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老子》第二十章:“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50、燕燕于归谓女子出嫁。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语出《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51、安于盘石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杨倞注:“磐石,盘薄,大石也。”
52、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左传·定公十四年》:“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53、哀莫大于心死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54、刑于之化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诗 大雅 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
55、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6、枝大于本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
57、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58、凤凰于飞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诗经 大雅 卷阿》:“凤皇于飞,刿刿其羽。”
59、喜怒不形于色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60、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