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
例子: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康有为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合,迁都,变法图强。”
基础信息
拼音gōng chē shàng shū
注音ㄍㄨㄥ ㄔㄜ ㄕㄤˋ ㄕㄨ
繁体公車上書
感情公车上书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政事。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鬼哭神惊(意思解释)
 - 葛屦履霜(意思解释)
 - 唐突西施(意思解释)
 - 卖公营私(意思解释)
 - 坚额健舌(意思解释)
 - 文人无行(意思解释)
 - 拿腔作势(意思解释)
 - 人涉卬否(意思解释)
 - 交颈并头(意思解释)
 - 抹粉施脂(意思解释)
 - 悬肠挂肚(意思解释)
 - 同舟敌国(意思解释)
 - 龙屈蛇伸(意思解释)
 - 相敬如宾(意思解释)
 - 左券之操(意思解释)
 - 双桂联芳(意思解释)
 - 疏忽职守(意思解释)
 - 一碧万顷(意思解释)
 - 一盘散沙(意思解释)
 - 明效大验(意思解释)
 - 远见卓识(意思解释)
 - 毫不关心(意思解释)
 - 函牛之鼎(意思解释)
 - 物极则反(意思解释)
 - 盲目乐观(意思解释)
 - 楞手楞脚(意思解释)
 - 装孙子(意思解释)
 - 设张举措(意思解释)
 
※ 公车上书的意思解释、公车上书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柳宠花迷 | 形容媚人的春景。 | 
| 蚁斗蜗争 | 比喻微末的争斗。 | 
| 品箫弄笛 | 吹奏洞箫和笛子。指人擅长音乐。 | 
| 心不两用 | 谓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事。 | 
| 保家卫国 | 保卫家乡和祖国。 | 
| 戛釜撞瓮 | 刮磨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 | 
| 日夜如梭 | 白天和黑夜象穿梭一样一来一往,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 天假因缘 |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 | 
| 阿保之功 | 阿保:保护养育。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 | 
| 糊涂到顶 | 人头脑十分不清楚或不明事理。 | 
| 掀雷决电 | 掀:翻动;决:冲破。形容诗文气势宏伟,像驾驭雷电一般。 | 
| 夸父逐日 | 夸父:古代神话人物。逐:追赶。夸父追赶太阳。指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也比喻不自量力。也比作“夸父追日”。 | 
| 分甘绝少 | 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 
| 任其自流 |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 
| 安乐窝 |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 
| 叩马而谏 | 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 
| 寻壑经丘 | 寻幽探胜,游山玩水。 | 
| 以蠡测海 | 以:用;蠡:贝壳;利用贝壳当瓢;测:量。用贝壳来量海水。比喻观察或了解得很狭窄、片面;也比喻知识浅薄。 | 
| 江翻海沸 | 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 
| 摩肩击毂 |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 
| 貂不足,狗尾续 | ①指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 
| 出言成章 |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 
| 无踪无影 | 同“无影无踪”。 | 
| 兢兢干干 | 敬慎自强。 | 
| 泰极而否 | 好的到了极点,坏的就来了。 | 
| 大呼小喝 | 同“大呼小叫”。 | 
| 埒才角妙 | 比才艺,争最妙。 | 
| 临机制变 | 临到时机制定应变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