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书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书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家书抵万金比喻家信的珍贵。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有脚书橱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宋·龚明之《中吴记闻》:“程信民记闻精确,乡人号为有脚书厨(橱)。”
3、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4、雁足留书大雁脚上系有书信。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5、白面书郎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唐 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6、鱼书雁帖泛指书信。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7、诗书礼乐古代儒家六经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乐经》。西汉·戴圣《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8、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9、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10、磬笔难书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11、走笔疾书走笔:笔行得很快;疾书:快速地写。形容写字熟练、快速。也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起来很快。
12、书香铜臭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何物充栋汗车牛,混了书香铜臭。贾儒商秀,怕遇着秦皇大搜。”
13、罄笔难书罄:尽,完。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他们分发到战区以后,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那真是罄笔难书。”
14、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南史 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15、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16、摊书傲百城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北魏李谧博览群书,无意做官,将家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经他细加审订的书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即只要有万卷书,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事见《魏书 李谧传》。
17、不可胜书胜:尽;书:书写,记载。不是用文字能写完的。形容要写的事情很多。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
18、鱼书雁信见“鱼书雁帖”。《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19、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第16卷:“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20、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21、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22、胜读十年书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二程全书 遗书二十二上 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
23、邪书僻传邪:淫邪不正;僻:不正。淫邪不正的书籍和传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原来宝玉自幼生来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
24、书剑飘零书剑:书籍和宝剑;飘零:漂泊,流落无依。做官或从军,离乡背井,漂泊在外,久游未归。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25、郝隆晒书指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26、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27、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与你谈一晚上话,让我受益匪浅。形容跟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受益却很多。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听说,肃然起敬道:‘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28、书符咒水书:书写;符:符篆;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秦少游》:“高斋以谓‘少游尝为道士,书符咒水’,又诬也。”
29、伴食中书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宋史 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30、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31、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32、书香门第书香: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33、中书君毛笔的别称。宋·苏轼《自笑》:“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34、狐鸣鱼书《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35、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36、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37、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38、飘零书剑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如今虽是飘零书剑,家里也还有一百亩田,三四带房子住着。”
39、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周易 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40、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41、左图右书见“左图右史”。明·郑棠《长江天堑赋》:“桂楫兰舟,左图右书。”
42、书缺简脱简:古代书写的竹、木简;脱:丢失。指书简散佚残缺。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
43、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1卷:“周益公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
44、儒家经书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45、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46、书囊无底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47、识字知书谓有文化知识。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
48、曝书见竹谓睹物思人。清·浦起龙《<史通通释>序》:“网搜佣钞,敦复力最勤,未卒事病亡,每一展卷,不胜曝书见竹之感。”
49、金书铁券铁券: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铁制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唐·罗隐《代武肃王钱缪谢赐铁券表》:“赐臣金书铁券一道。”
50、咄咄书空《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51、书香门户见“书香门第”。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52、奋笔直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清 墨憨斋《醒名花》第十四回:“贤侄今日,奋笔直书,如行云流水,珠玑错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鹰之摩秋汉,真命世杰也,与古人何多让焉,将来正未可量。”
53、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54、月书赤绳月下老人的婚姻簿和红绳。月下老人根据婚姻簿上的记载,把红绳系在男女两方的脚上,使之结为夫妻。指婚约。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喜记·大宋毕姻>》:“幸蓝桥玉杵先投,信月书赤绳难换。”
55、书香人家同“书香门第”。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56、史不绝书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
57、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58、博览群书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59、飞书走檄迅速地书写文件。唐·李白《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60、不刊之书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汉 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